北京市浅山区旅游园融资模式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1 导论 | 第8-15页 |
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8-9页 |
·相关文献综述 | 第9-11页 |
·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·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2-13页 |
·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2-13页 |
·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| 第13页 |
·论文架构 | 第13-15页 |
2 旅游园融资相关理论分析 | 第15-21页 |
·旅游园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·旅游园的定义 | 第15页 |
·旅游园的分类 | 第15-16页 |
·融资的基本理论 | 第16页 |
·融资的概念界定 | 第16页 |
·融资的内容 | 第16页 |
·旅游园融资模式选择的基本理论 | 第16-21页 |
·融资顺序理论 | 第16-17页 |
·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项目区分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要素禀赋理论 | 第19-21页 |
3 旅游园融资经验借鉴 | 第21-25页 |
·云南省泸沽湖旅游园融资模式分析 | 第21-23页 |
·泸沽湖旅游园非经营性项目融资 | 第21-22页 |
·泸沽湖旅游园经营性项目融资 | 第22-23页 |
·海南石山火山口旅游园融资模式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石山火山口旅游园非经营性项目融资 | 第23页 |
·石山火山口旅游园经营性项目融资 | 第23-24页 |
·对北京市浅山区旅游园的启示 | 第24-25页 |
4 北京市浅山区旅游 SWOT 分析 | 第25-30页 |
·北京市旅游概况 | 第25-26页 |
·北京市浅山区旅游的优势(S) | 第26-27页 |
·农业基础较好 | 第26页 |
·生态环境优越 | 第26页 |
·区域条件独特 | 第26页 |
·文化底蕴雄厚 | 第26-27页 |
·北京市浅山区旅游的劣势(W) | 第27-28页 |
·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| 第27页 |
·经济发展较落后 | 第27页 |
·市场消费力不足 | 第27-28页 |
·北京市浅山区旅游面临的机遇(O) | 第28页 |
·旅游业成为北京市支柱产业 | 第28页 |
·浅山区旅游日益盛行 | 第28页 |
·京津冀协同发展 | 第28页 |
·北京市浅山区旅游面临的威胁(T) | 第28-30页 |
·旅游资源同质性 | 第29页 |
·缺少资金支持 | 第29页 |
·政府人民企业间的利益分配 | 第29-30页 |
5 北京浅山区旅游融资面临的问题 | 第30-34页 |
·政府介入较深,融资效率低 | 第30页 |
·金融服务水平低,经营性项目融资难 | 第30-33页 |
·金融机构数量,从业人数少 | 第31-32页 |
·贷款金额小 | 第32-33页 |
·资金的可持续性 | 第33-34页 |
·旅游园天生弱质性 | 第33页 |
·旅游园同质性 | 第33页 |
·不健康的外部环境 | 第33-34页 |
6 丫髻山旅游园融资模式分析 | 第34-43页 |
·丫髻山旅游园概况 | 第34-36页 |
·丫髻山旅游园项目划分 | 第36-41页 |
·非经营性项目融资 | 第36-39页 |
·经营性项目融资 | 第39-41页 |
·丫髻山旅游园生命周期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丫髻山旅游园融资顺序的选择 | 第42-43页 |
7 北京市浅山区旅游园融资模式的改进建议 | 第43-47页 |
·提高政府资金效率 | 第43页 |
·多元化融资渠道 | 第43-44页 |
·利用农村土地改革融资 | 第44-45页 |
·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| 第45-47页 |
8 结束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