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| ·相关概念引入 | 第9-12页 |
| ·情境的定义 | 第9-10页 |
| ·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地域文化的定义 | 第11页 |
| ·情境、城市、地域之间的联系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的范畴与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范畴 | 第13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·论文结构与框架 | 第14-16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框架 | 第15-16页 |
|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与实践成果 | 第16-25页 |
| ·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 | 第16-22页 |
| ·情境认知理论(Situated Cognition) | 第16-17页 |
| ·情境主义国际(SituationistInternational) | 第17-18页 |
| ·地域主义理论 | 第18-20页 |
| ·诺伯格·舒尔茨的场所理论 | 第20-21页 |
| ·凯文·.林奇(Lynch.K)的《城市意象》(The Image of the City)》 | 第21-22页 |
| ·国内外城市空间情境研究 | 第22-25页 |
| 第三章 城市空间营造的情境要素 | 第25-38页 |
| ·社会情境 | 第26-28页 |
| ·历史文化 | 第26-27页 |
| ·风俗习惯 | 第27-28页 |
| ·宗教信仰 | 第28页 |
| ·空间情境 | 第28-37页 |
| ·点要素 | 第28-33页 |
| ·线要素 | 第33-35页 |
| ·面要素 | 第35-37页 |
| ·小结 | 第37-38页 |
| 第四章 新疆喀什地区的情境资源构成 | 第38-47页 |
| ·新疆地区的自然情境要素 | 第38-42页 |
| ·气候因素 | 第39-40页 |
| ·资源条件 | 第40-41页 |
| ·社会经济 | 第41-42页 |
| ·喀什地区的情境资源构建 | 第42-47页 |
| ·喀什地区的自然情境要素 | 第42-43页 |
| ·喀什地区传统维族住区空间情境要素 | 第43-44页 |
| ·喀什地区传统维族住区社会情境要素 | 第44-47页 |
| 第五章 喀什图木舒克市51团城市设计研究 | 第47-57页 |
| ·城市设计情境构建 | 第47-48页 |
| ·集约型开发——构建干旱区域资源集约的自然情境营造 | 第47页 |
| ·组团中的"绿色庭院"——延续维族传统文化的空间情境营造 | 第47页 |
| ·城市中的"庇夏以旺"(户外客厅)——体现维族宗教信仰的空间情境的营造 | 第47-48页 |
| ·城市中的"维文化"——城市中维文化元素的社会情境构建 | 第48页 |
| ·整体设计肌理演变 | 第48-51页 |
| ·现状建筑情境分析 | 第48-50页 |
| ·现状城镇社会情境元素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·城镇肌理拼贴情境 | 第51页 |
| ·基于情境城市的总平构思 | 第51-57页 |
| ·道路街道空间 | 第53-57页 |
| 第六章 结语 | 第57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| 致谢 | 第61-62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