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农药防治(化学防治)论文--植物化学保护理论论文

几种农药生物富集和消解行为的动力学模型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目录第9-12页
插图清单第12-13页
附表清单第13-14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4-30页
   ·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富集第14-15页
   ·生物富集的模型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定量结构-活性关系第15页
     ·毒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第15-16页
   ·环境中的复合污染第16-18页
     ·复合污染的基本理论第16-18页
     ·复合污染的应用研究第18页
   ·生物配体模型第18-24页
     ·生物配体模型的背景第18-19页
     ·生物配体模型的理论框架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生物配体模型的方程推导第20-23页
     ·生物配体模型的应用第23-24页
   ·氯乙酰胺类除草剂研究进展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氯乙酰胺类除草剂的基本情况第24页
     ·氯乙酰胺类除草剂的环境行为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氯乙酰胺类除草剂的生态毒理第25页
   ·农药的消解及其动力学第25-28页
     ·影响农药消解的因素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农药消解动态研究模型第27-28页
   ·立题依据和研究目标第28-30页
     ·立题依据第28-29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标第29-30页
第二章 斜生栅藻和培养液中四种氯乙酰胺类除草剂分析方法的建立第30-40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30-34页
     ·仪器与设备第30页
     ·试剂与材料第30页
     ·标准溶液配制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斜生栅藻及其培养条件第31页
     ·样品采集及栅藻生物量测定方法第31页
     ·气相色谱-质谱仪器条件第31-33页
     ·样品分析前处理第33页
     ·结果计算第33-34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34-39页
     ·栅藻细胞与培养液分离方法选择第34-35页
     ·栅藻细胞生物量测定方法第35页
     ·分析方法优化第35-38页
     ·分析方法验证第38-39页
   ·小结第39-40页
第三章 斜生栅藻对甲草胺和乙草胺的生物富集及生物配体模型验证第40-64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40-41页
     ·仪器与设备第40页
     ·试剂与材料第40-41页
     ·生物富集试验处理第41页
     ·模型拟合第41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41-63页
     ·斜生栅藻对甲草胺的生物富集第41-46页
     ·斜生栅藻对乙草胺的生物富集第46-51页
     ·生物配体模型对生物富集动力学的拟合第51-63页
   ·小结第63-64页
第四章 斜生栅藻对甲草胺和乙草胺生物富集的复合效应及模型解释第64-86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64-65页
     ·仪器与设备第64页
     ·试剂与材料第64页
     ·生物富集试验处理第64页
     ·模型拟合第64-65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65-84页
     ·斜生栅藻对甲草胺和乙草胺生物富集的复合效应第65-73页
     ·生物配体模型对生物富集动力学的拟合及复合效应解释第73-84页
   ·小结第84-86页
第五章 氟硅唑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消解动力学研究第86-98页
   ·引言第86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86-88页
     ·仪器与设备第86页
     ·试剂与材料第86-87页
     ·样品前处理第87页
     ·仪器条件第87页
     ·田间试验设计第87-88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第88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88-97页
     ·氟硅唑在柑橘和土壤中的分析方法验证第88-89页
     ·氟硅唑在柑橘上的残留消解动力学第89-93页
     ·氟硅唑在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力学第93-97页
   ·小结第97-98页
第六章 结论与展望第98-102页
   ·结论第98-100页
   ·本文创新点第100页
   ·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100-102页
参考文献第102-114页
致谢第114-116页
作者简介第116页

论文共11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农药雾滴雾化与在玉米植株上的沉积特性研究
下一篇:液相微萃取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