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矿业、冶金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矿业工程论文

矿山粗骨料高浓度充填理论研究与应用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28页
   ·传统采矿模式第10-14页
     ·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破坏第10-13页
     ·废料排放造成的环境破坏第13页
     ·安全隐患第13-14页
   ·现代采矿模式第14-16页
   ·绿色采矿与充填技术第16-18页
     ·充填采矿技术的减排功能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充填采矿技术的消除地表下沉与改善采矿应力环境功能第17页
     ·充填采矿技术的低贫损开采功能和远景资源保护功能第17-18页
   ·矿山固体废料充填工艺应用现状第18-22页
   ·论文研究内容第22-28页
     ·粗骨料管输充填技术应用基础难题第22-24页
     ·金川公司充填现状与需求第24-26页
     ·论文研究内容第26-28页
第二章 金川棒磨砂的级配与充填浓度分析第28-46页
   ·混凝土骨料级配研究现状第30-36页
     ·n法——最大密度曲线理论第30-32页
     ·粒子干涉理论第32-33页
     ·k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·i法第34-35页
     ·Superpave法第35-36页
   ·金川现用棒磨砂的级配分析与评价第36-39页
   ·金川棒磨砂高浓度料浆配合比的分析与评价第39-42页
   ·粗粒级棒磨砂的粒级选择第42-4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4-46页
第三章 两种充填骨料堆集密实度模型与应用第46-62页
   ·骨料堆集密实度第46-48页
   ·两种骨料堆集密实度模型第48-50页
     ·颗粒的空间填隙效应第48-49页
     ·两种骨料堆集密实度模型第49-50页
   ·两种骨料堆集密实度数模型应用第50-61页
     ·金川废石+全尾砂堆集密实度实验第51-57页
       ·废石与全尾砂材料性质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·废石+全尾砂堆集密实度实验第54-57页
     ·金川废石+棒磨砂堆集密实度实验第57-59页
     ·金川棒磨砂+全尾砂堆集密实度实验第59-6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1-62页
第四章 多种骨料堆集密实度模型第62-72页
   ·三种骨料堆集密实度模型第62-64页
   ·多种骨料堆集密实度模型第64-66页
   ·多种骨料堆集密实度模型函数的求解第66-68页
   ·废石+棒磨砂+全尾砂堆集密实度实验第68-7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1-72页
第五章 胶结体抗压强度模型与多因素影响关系研究第72-95页
   ·胶结体强度的影响因素第74-81页
     ·骨料堆集密实度对胶结体强度的影响第76-77页
     ·水灰比对胶结体强度的影响第77页
     ·灰砂比对胶结体强度的影响第77-81页
   ·胶结体强度多因素非线性模型第81-84页
     ·多因素非线性模型第81页
     ·强度模型的回归统计法第81-84页
   ·戈壁砂强度回归模型第84-85页
   ·废石—全尾砂强度回归模型第85页
   ·棒磨砂—全尾砂强度回归模型第85-8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6-95页
第六章 废石—全尾砂高浓度管输充填技术与应用第95-114页
   ·废石-全尾砂充填料浆配比第95-97页
   ·废石—全尾砂充填料浆的制备流程第97-99页
   ·泵压管输系统与参数测定第99-100页
     ·泵压管输系统第99-100页
     ·试验参数测定第100页
   ·废石-全尾砂料浆搅拌与输送启动第100-101页
   ·充填料浆管输沿程阻力第101-107页
     ·充填料浆管输沿程阻力模型第103-105页
     ·废石-全尾砂料浆管输流变特性第105-107页
   ·进路内废石-全尾砂充填料浆的流动特性第107-110页
     ·废石充填料浆的流动性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  ·坍落度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·进路内料浆的流动特性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·工业试验充填进路脱水情况第109-110页
   ·工业胶结体强度第110-112页
   ·成本比较第112-11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3-114页
结论与创新点第114-117页
致谢第117-118页
参考文献第118-122页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成果第122页

论文共12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活性炭吸附处理苯和甲苯气体的性能及机理研究
下一篇:水解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