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7页 |
| ·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研究的缘起 | 第8页 |
| ·研究的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9-14页 |
| ·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 | 第9-11页 |
| ·有关扫盲教育的研究 | 第11-14页 |
| ·研究方法与创新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的基本思路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的方法 | 第15页 |
| ·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5页 |
| ·基本概念释义 | 第15-17页 |
| ·“新生代农民工”概念的释义 | 第15-16页 |
| ·“功能性扫盲”的概念 | 第16-17页 |
|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功能性扫盲教育的时代蕴涵 | 第17-21页 |
| ·新生代农民工功能性扫盲的社会诉求 | 第17-18页 |
| ·新生代农民工功能性扫盲教育的现实困惑 | 第18-19页 |
| ·功能性扫盲教育认识缺失 | 第18页 |
| ·功能性扫盲教育资源不足 | 第18页 |
| ·功能性扫盲教育评估滞后 | 第18-19页 |
| ·新生代农民工功能性扫盲教育的发展趋势 | 第19-21页 |
| ·“整体”向“个体”教育行为的转变 | 第19页 |
| ·“传统”向“现代”教育方式转进 | 第19-20页 |
| ·“被动”向“主动”教育认识转折 | 第20-21页 |
|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功能性扫盲教育的理论支撑 | 第21-26页 |
| ·学习型组织理论 | 第21-22页 |
| ·终身教育理论 | 第22-23页 |
| ·人力资本理论 | 第23-24页 |
| ·成人学习理论 | 第24-26页 |
| 第四章 影响新生代农民参与功能性扫盲教育因素的实证分析 | 第26-39页 |
| ·“影响新生代农民参与功能性扫盲教育因素调查问设计 | 第26-33页 |
| ·预试问卷的设计 | 第26页 |
| ·预试的实施与处理 | 第26-33页 |
| ·问卷的实施与结果的分析 | 第33-37页 |
| 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| 第33-34页 |
| ·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与功能性扫盲教育的描述性统计 | 第34-37页 |
| ·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功能性扫盲教育因素分析 | 第37-39页 |
| ·政策保障的缺位 | 第37页 |
| ·舆论导向的偏失 | 第37页 |
| ·教材内容与专业教师的缺少 | 第37-38页 |
| ·学习意愿的缺乏 | 第38-39页 |
| 第五章 新生代农民工功能性扫盲教育实施方略 | 第39-46页 |
| ·总体目标 | 第39页 |
| ·功能性扫盲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| 第39-40页 |
| ·差异性原则 | 第39-40页 |
| ·发展性原则 | 第40页 |
| ·实践性原则 | 第40页 |
| ·新生代农民工功能性扫盲教育的实施路径 | 第40-42页 |
| ·依托网络实施的功能性扫盲教育 | 第40-41页 |
| ·依托学校开展的功能性扫盲教育 | 第41-42页 |
| ·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扫盲教育实施的条件 | 第42-46页 |
| ·开发“特色专属”的教育资源 | 第42-43页 |
| ·打造“多维并举”的评估方式 | 第43-44页 |
| ·完善“多元投入”的保障机制 | 第44-46页 |
| 结语 | 第46-4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| 附录 | 第49-51页 |
| 致谢 | 第51-52页 |
|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(著)及科研情况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