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目录 | 第8-10页 |
| 引言 | 第10-15页 |
| 1 蛭弧菌类生物的基础研究 | 第10-11页 |
| ·分类地位 | 第10页 |
| ·蛭弧菌的生活史 | 第10-11页 |
| ·生物学特征 | 第11页 |
| ·分离纯化 | 第11页 |
| 2 蛭弧菌类生物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·水产用蛭弧菌类生物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分子鉴定技术的建立 | 第11-12页 |
| ·噬菌机制研究 | 第12页 |
| ·生态作用研究 | 第12页 |
| ·水产用蛭弧菌类生物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蛭弧菌类生物应用效果研究 | 第13页 |
| 3 弧菌类生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3-14页 |
| ·目前对蛭弧菌类生物的研究已经取得的进展 | 第13-14页 |
| ·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| 第14页 |
| 4 蛭弧菌类生物的研究展望 | 第14-15页 |
| 第一章 噬菌弧菌 H2 的分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| 第15-21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15-17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15-16页 |
| ·菌株 | 第15页 |
| ·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| 第15-16页 |
| ·弧菌菌悬液的制备 | 第16页 |
| ·弧菌寄生菌的分离、纯化与培养 | 第16页 |
| ·样品处理 | 第16页 |
| ·寄生菌的分离 | 第16页 |
| ·弧菌寄生菌的鉴定 | 第16-17页 |
| ·形态观察 | 第16页 |
| ·特异性 PCR 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| 第16-17页 |
| ·弧菌寄生菌的噬菌能力分析 | 第17页 |
| 2 实验结果 | 第17-19页 |
| ·菌株 H2 的形态特征 | 第17页 |
| ·菌株 H2 的特异性 PCR 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| 第17-19页 |
| ·菌株 H2 对弧菌的裂解能力 | 第19页 |
| 3 讨论 | 第19-21页 |
| 第二章 不同条件下噬菌弧菌 H2 对霍乱弧菌 GYL 的裂解效果 | 第21-26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2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21-22页 |
| ·弧菌菌悬液的制备 | 第22页 |
| ·菌株 H2 菌悬液的制备 | 第22页 |
| ·不同环境因子对弧菌寄生菌噬菌活性的影响 | 第22页 |
| 2 结果 | 第22-25页 |
| ·pH 对菌株 H2 噬菌活性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| ·温度对菌株 H2 噬菌活性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| ·氨氮对菌株 H2 噬菌活性的影响 | 第24页 |
| ·亚硝酸盐氮对菌株 H2 噬菌活性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| 3 讨论 | 第25-26页 |
| 第三章 菌株 H2 的急性毒性研究 | 第26-34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26-28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26-27页 |
| ·实验菌株及器材的准备 | 第26-27页 |
| ·培养基及相关试剂 | 第27页 |
| 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7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7-28页 |
| ·菌株 H2 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试验 | 第27页 |
| ·菌株 H2 对草鱼苗的急性毒性测定 | 第27-28页 |
| ·菌株 H2 对黄颡鱼苗的急性毒性测定 | 第28页 |
| ·菌株 H2 对黄颡鱼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| 第28页 |
| 2 实验结果 | 第28-32页 |
| ·菌株 H2 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试验 | 第28-29页 |
| ·菌株 H2 对草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| 第29-30页 |
| ·菌株 H2 对黄颡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| 第30-31页 |
| ·菌株 H2 对黄颡鱼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| 5 讨论 | 第32-34页 |
| 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5-42页 |
| 论文发表情况 | 第42-43页 |
| 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