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4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5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课题研究意义 | 第13-15页 |
·ZigBee 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·ZigBee 技术的特性 | 第16-18页 |
·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 | 第18-21页 |
·ZigBee 与蓝牙和 802.11 比较 | 第19-20页 |
·与其他 LR-WPAN 技术比较 | 第20-21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·论文章节安排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ZigBee 技术基础 | 第24-36页 |
·ZigBee 网络体系架构 | 第24-28页 |
·ZigBee 分层模型 | 第24-26页 |
·ZigBee 原语 | 第26-27页 |
·ZigBee 协议栈帧结构关系 | 第27-28页 |
·ZigBee 软硬件选型 | 第28-29页 |
·ZigBee 芯片及协议栈选型 | 第28-29页 |
·系统开发软件选择 | 第29页 |
·Z-Stack 协议栈分析 | 第29-32页 |
·Z-Stack 软件架构 | 第29-30页 |
·OSAL 任务框架 | 第30-32页 |
·串口通信技术 | 第32-35页 |
·windows 下串口编程工具 | 第32-33页 |
·ZigBee 串口模式 | 第33-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3章 ZigBee 与 IPv6 融合技术研究 | 第36-44页 |
·ZigBee 与 IPv6 融合 | 第36-39页 |
·IPv6 的引入 | 第36页 |
·IPv6 与 ZigBee 融合分析 | 第36-39页 |
·基于 IPv6 的 ZigBee 接入方案 | 第39-43页 |
·基站代理接入方式 | 第39-40页 |
·协议网关接入方式 | 第40-41页 |
·ZigBee-IP 接入方式 | 第41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4章 ZigBee-IPv4/IPv6 双栈远程监控系统方案 | 第44-58页 |
·系统功能需求 | 第44-45页 |
·系统架构设计模型 | 第45-47页 |
·系统设备工作角色 | 第47-48页 |
·系统组网方案 | 第48-50页 |
·ZigBee 组网方案 | 第48-49页 |
·系统拓扑结构 | 第49-50页 |
·系统通信过程设计 | 第50-56页 |
·ZigBee 网络组网及通信过程设计 | 第50-54页 |
·ZigBee 网络与监控平台通信过程设计 | 第54-55页 |
·系统工作流程 | 第55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第5章 系统通信设计与实现 | 第58-86页 |
·ZigBee 节点硬件系统分析 | 第58-61页 |
·SmartRF04EB 开发板 | 第58-59页 |
·无线射频通信模块 | 第59-60页 |
·温度传感器 | 第60-61页 |
·ZigBee 网络组建 | 第61-70页 |
·设备工作流程 | 第61-63页 |
·协调器创建网络 | 第63-65页 |
·设备加入网络 | 第65-66页 |
·绑定的建立 | 第66-68页 |
·ZigBee 网络数据通信过程 | 第68-70页 |
·协调器与基站串口通信设计 | 第70-75页 |
·协调器接收节点数据过程 | 第70-71页 |
·串口数据格式设计 | 第71-72页 |
·协调器串口数据发送程序设计 | 第72-74页 |
·基站串口接收程序设计 | 第74-75页 |
·IPv4/IPv6 网络通信设计 | 第75-79页 |
·通信模型设计 | 第75-76页 |
·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| 第76-79页 |
·数据库设计 | 第79-82页 |
·数据库访问方式 | 第79-80页 |
·系统数据库概念模型 | 第80-82页 |
·监控平台界面功能设计 | 第82-85页 |
·软件平台功能模块 | 第82-84页 |
·软件类设计 | 第84-8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5-86页 |
第6章 系统测试 | 第86-94页 |
·测试环境 | 第86-87页 |
·测试过程及结果 | 第87-92页 |
·ZigBee 网络通信测试 | 第87-88页 |
·ZigBee 串口通信测试 | 第88-89页 |
·IPv4/IPv6 网络连通性测试 | 第89-91页 |
·监控平台功能测试 | 第91-9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2-94页 |
结论 | 第94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10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00-102页 |
致谢 | 第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