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目录 | 第9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8页 |
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4-21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研究 | 第14-17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 | 第17-19页 |
·区域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| 第19-21页 |
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21-2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1-2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3-25页 |
·主要创新点 | 第25-2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6-28页 |
第2章 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综合评价的理论研究 | 第28-40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概念与特征 | 第28-33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特征 | 第28-30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概念辨析 | 第30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特征分析 | 第30-32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空间结构和布局特点 | 第32-33页 |
·综合评价的理论基础 | 第33-35页 |
·综合评价的概念 | 第33页 |
·综合评价的构成要素 | 第33-34页 |
·综合评价的步骤和特点 | 第34-35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综合发展的相关理论 | 第35-38页 |
·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| 第35页 |
·产业集聚论 | 第35-36页 |
·服务业区位论 | 第36页 |
·增长极理论 | 第36-37页 |
·系统工程理论 | 第37-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3章 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0-56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 | 第40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| 第40-41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| 第41-43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及具体过程 | 第43-50页 |
·基于频度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的指标体系预选 | 第43-44页 |
·基于德尔菲法和统计分析法指标体系优选 | 第44-49页 |
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| 第49-50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说明 | 第50-54页 |
·组织管理和精神文明 | 第50-51页 |
·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 | 第51-52页 |
·产业发展和集聚水平 | 第52-53页 |
·节能降耗和生态保护 | 第53页 |
·品牌战略和科技创新 | 第53-54页 |
·配套功能和服务质量 | 第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4章 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静态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| 第56-70页 |
·综合评价方法的分析与选择 | 第56-57页 |
·目前研究方法的现状及不足 | 第56-57页 |
·功能区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及其优势 | 第57页 |
·AHP-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| 第57-63页 |
·确定综合评价因素集 | 第58-59页 |
·建立评价等级集 | 第59页 |
·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| 第59-60页 |
·确定隶属度矩阵 | 第60-62页 |
·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| 第62页 |
·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| 第62-63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综合评价的实例 | 第63-68页 |
·功能区简介 | 第63页 |
·指标体系的筛选与评价标准的确定 | 第63-64页 |
·应用AHP—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| 第64-6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5章 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动态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| 第70-78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动态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的思路 | 第70-71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动态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的具体过程 | 第71-74页 |
·确定指标权重向量和评估矩阵 | 第71-72页 |
·计算综合评估值 | 第72-73页 |
·确定综合评估的排序并分析结果 | 第73-74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动态评估实例 | 第74-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8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8-80页 |
·主要研究结论 | 第78-79页 |
·展望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4页 |
附录 | 第84-90页 |
附录1: 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征询表1(NO.1) | 第84-87页 |
附录2: 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征询表2(NO.2) | 第87-89页 |
附表3: 上海市北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评价指标及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| 第89-9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0-92页 |
致谢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