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PC钢筋网加固高强混凝土柱小偏心受压试验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3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3-26页 |
| ·概述 | 第13-18页 |
| ·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 | 第15页 |
| ·外粘型钢加固法 | 第15-16页 |
| ·增大截面加固法 | 第16页 |
| ·混凝土局部置换加固法 | 第16-17页 |
| ·绕丝加固法 | 第17页 |
| ·增加支撑加固法 | 第17-18页 |
| ·活性粉末混凝土特性及在工程领域应用 | 第18-23页 |
| ·钢纤维及其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的作用 | 第20-21页 |
| ·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相关研究 | 第21-22页 |
| ·钢筋网加固法 | 第22-23页 |
| ·加固高强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研究现状 | 第23-24页 |
| ·活性粉末混凝土钢筋网加固法特点 | 第24-25页 |
| ·本文研究内容 | 第25-26页 |
| 第2章 加固高强混凝土小偏压柱试验 | 第26-47页 |
| ·试验概况 | 第26-34页 |
| ·构件设计 | 第26-27页 |
| ·构件的制作 | 第27页 |
| ·加固方案 | 第27-28页 |
| ·构件加固施工顺序 | 第28-29页 |
| ·加固材料 | 第29-31页 |
| ·试件处理和养护 | 第31-32页 |
| ·加载规则 | 第32页 |
| ·测点布置 | 第32-34页 |
| ·试验结果 | 第34-36页 |
| ·破坏特征 | 第34-36页 |
| ·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6-44页 |
| ·承载力分析 | 第36-37页 |
| ·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分析比较 | 第37-38页 |
| ·试件应变分析 | 第38-43页 |
| ·挠度分析 | 第43-44页 |
| ·加固效果影响讨论 | 第44-45页 |
| ·加固层网筋 | 第44-45页 |
| ·加固层RPC强度等级 | 第45页 |
| ·施工质量 | 第4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| 第3章 加固小偏压柱理论计算分析 | 第47-62页 |
| ·钢筋网约束机理 | 第47-48页 |
| ·约束混凝土模型的简单介绍 | 第48-52页 |
| ·Kent-Park-Scott模型 | 第49-50页 |
| ·Mander模型 | 第50-51页 |
| ·过镇海模型 | 第51-52页 |
| ·钢筋网加固混凝土偏压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| 第52-59页 |
| ·基本假定 | 第52-53页 |
| ·大小偏心受压的判断 | 第53-54页 |
| ·有效约束面积和有效约束力 | 第54-55页 |
| ·加固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| 第55-58页 |
| ·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分析 | 第58-59页 |
| ·加固柱设计步骤 | 第59-61页 |
| ·加固层网筋计算 | 第59页 |
| ·截面承载力复核 | 第59-6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| 第4章 加固矩形RC偏压柱有限元分析 | 第62-73页 |
| ·主要有限元软件介绍 | 第62-64页 |
| ·ABAQUS单元类型的选取 | 第64页 |
| ·混凝土单元类型 | 第64页 |
| ·钢筋单元类型 | 第64页 |
| ·材料本构模型 | 第64-67页 |
| ·混凝土本构模型 | 第65页 |
| ·钢筋材料的本构模型 | 第65页 |
| ·RPC的本构模型 | 第65-66页 |
| ·支座垫块单元 | 第66-67页 |
| ·建立模型 | 第67-69页 |
| ·非线性方程组求解 | 第69-70页 |
| ·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分析 | 第70-72页 |
| ·应力结果对比 | 第70-71页 |
| ·应变结果对比 | 第71-72页 |
| ·承载力对比 | 第7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| 结论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| 致谢 | 第78-79页 |
| 附录A(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) | 第79-80页 |
| 附录B(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)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