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目录 | 第8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22页 |
| ·论文选题理由或意义 | 第10-12页 |
| ·过去千年气候变化研究概况和进展 | 第12-20页 |
| ·过去千年主要气候阶段概述 | 第12-14页 |
| ·过去千年温度变化重建 | 第14-15页 |
| ·各种代用资料进行的降水重建 | 第15-17页 |
| ·石笋、湖泊沉积等记录的印度季风研究概述 | 第17-18页 |
| ·千年尺度季风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进展 | 第18-19页 |
| ·印度季风与东亚季风相位变化的研究 | 第19-20页 |
| ·研究思路、结构和内容 | 第20-21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20-21页 |
| ·论文结构和内容 | 第21页 |
| ·论文创新之处 | 第21-22页 |
|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| 第22-26页 |
| ·研究区概括 | 第22页 |
| ·研究材料 | 第22-23页 |
| ·数据来源 | 第23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3-26页 |
| ·经验模态分解方法(EMD) | 第23-24页 |
| ·功率谱分析 | 第24-26页 |
| 第3章 石笋记录的印度季风多尺度分析及机制的初步分析 | 第26-42页 |
| ·近千年印度夏季风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| 第26-31页 |
| ·近千年印度夏季风变化的EMD分析 | 第26-29页 |
| ·近千年印度夏季风变化的功率谱分析 | 第29-31页 |
| ·近千年印度夏季风变化形成机制的初步探讨 | 第31-42页 |
| ·气候周期性特征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·印度季风与厄尔尼诺/南方涛动的关系 | 第32-35页 |
| ·印度季风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| 第35-38页 |
| ·印度季风与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(PDO)的关系 | 第38-41页 |
| ·本节小结 | 第41-42页 |
| 第4章 近千年印度季风波动变化与东亚季风变化的相位关系 | 第42-54页 |
| ·石笋记录的近千年东亚季风的EMD分析 | 第42-44页 |
| ·近千年东亚季风变化的形成机制探讨 | 第44-45页 |
| ·近千年印度季风与东亚季风形成机制的对比研究 | 第45-46页 |
| ·近千年印度季风与东亚季风在相位上的探讨 | 第46-5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54-55页 |
| ·展望 | 第55-5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6-63页 |
| 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