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缩略语表 | 第11-12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2-24页 |
·芸薹属基因组的起源和分类 | 第12-13页 |
·芸薹属基因组同源关系 | 第13-14页 |
·芸薹属植物与拟南芥比较基因组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油菜产量性状研究现状与改良趋势 | 第15-17页 |
·油菜产量构成因素 | 第15-16页 |
·我国油菜生产现状与改良趋势 | 第16-17页 |
·芸薹科植物角果发育以及角果多室性状的研究进展 | 第17-20页 |
·芸薹科植物角果发育相关基因研究 | 第17-19页 |
·油菜角果多室性状的研究 | 第19-20页 |
·油菜角果多室性状的遗传和形态学特点 | 第19-20页 |
·多室油菜与两室油菜产量性状比较 | 第20页 |
·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在油菜等作物上的应用 | 第20-23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3-24页 |
2 芥菜型多室和两室油菜角果形态和子房石蜡切片观察 | 第24-28页 |
·前言 | 第24页 |
·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24-26页 |
·材料 | 第24页 |
·方法 | 第24-2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6页 |
·讨论 | 第26-28页 |
3 芥菜型油菜多室性状的遗传模式 | 第28-33页 |
·前言 | 第28页 |
·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材料 | 第28页 |
·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2页 |
·讨论 | 第32-33页 |
4 芥菜型油菜多室材料主要产量性状的考查 | 第33-36页 |
·前言 | 第33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33页 |
·材料 | 第33页 |
·方法 | 第33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讨论 | 第34-36页 |
5 芥菜型油菜两室性状基因Mc1连锁的分子标记 | 第36-54页 |
·前言 | 第36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36-44页 |
·材料 | 第36页 |
·方法 | 第36-44页 |
·AFLP与BSA分析 | 第37-42页 |
·AFLP标记的克隆与SCAR标记的转化 | 第42-44页 |
·SSR标记的开发与筛选 | 第4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4-51页 |
·多室基因AFLP标记的筛选 | 第44-47页 |
·与基因Mc1连锁的AFLP标记 | 第47-48页 |
·与基因Mc1连锁的AFLP标记SCAR转化 | 第48页 |
·与基因Mc1连锁的SSR标记筛选 | 第48-50页 |
·利用分子标记区分含Mc1或Mc2基因的BC_2群体 | 第50页 |
·基因Mc1的连锁图谱 | 第50页 |
·AFLP差异片段与拟南芥基因组的比对 | 第50-51页 |
·讨论 | 第51-54页 |
·AFLP标记的检测与基因分离、确定 | 第51-52页 |
·SCAR标记的转化 | 第52页 |
·SSR标记的筛选 | 第52-53页 |
·AFLP差异片段与拟南芥基因组序列比对 | 第53-54页 |
6 小结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3页 |
附录1:实验试剂配方 | 第63-64页 |
附录2: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