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一、选题缘起 | 第9-10页 |
二、学术史梳理 | 第10-12页 |
(一)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救济的宏观研究和政策性研究 | 第10-11页 |
(二) 关于地区性社会救济问题研究 | 第11页 |
(三) 关于社会救济的个案研究 | 第11-12页 |
三、研究思路及本文主体框架 | 第12页 |
注释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多灾多难的黑龙江 | 第14-43页 |
一、水、旱灾害成患 | 第14-22页 |
二、近代黑龙江的饥荒及应对 | 第22-27页 |
三、瘟疫概况及应对 | 第27-37页 |
注释 | 第37-43页 |
第三章 灾荒多发原因 | 第43-49页 |
一、水灾多发原因 | 第43-44页 |
二、旱灾多发原因 | 第44-45页 |
三、饥荒多发原因 | 第45-47页 |
注释 | 第47-49页 |
第四章 近代黑龙江民间救济发展 | 第49-57页 |
一、晚清时期的民间救济 | 第49-51页 |
二、“九·一八”事变以前的发展 | 第51-53页 |
三、伪满政府的民间救济 | 第53-54页 |
注释 | 第54-57页 |
第五章 民间救济的特点及启示 | 第57-72页 |
一、慈善团体救济活动 | 第57-62页 |
(一) 发放急赈 | 第57-59页 |
(二) 收容灾民 | 第59-61页 |
(三) 平抑物价 | 第61页 |
(四) 教养并重 | 第61-62页 |
二、乡绅商户救济方式 | 第62-63页 |
(一) 捐助慈善组织 | 第62-63页 |
(二) 自办慈善团体 | 第63页 |
三、民间救济特点 | 第63-65页 |
(一) 筹赈形式多样 | 第63-64页 |
(二) 先进手段促捐 | 第64页 |
(三) 参与主体广泛 | 第64-65页 |
四、民间救济效应评价 | 第65-69页 |
(一) 不可或缺的民间救济 | 第65-67页 |
(二) 民间救济仍有局限 | 第67-68页 |
(三) 民间慈善救济之启示 | 第68-69页 |
注释 | 第69-72页 |
结论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