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林业大学实景教学型景观改造研究
致谢 | 第1-4页 |
摘要 | 第4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·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范围界定 | 第10页 |
·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社会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实践背景 | 第11页 |
·理论背景 | 第11页 |
·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课题相关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2-15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·发展趋势与不足 | 第15页 |
·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5-17页 |
·校园景观改造理论 | 第15-16页 |
·环境心理学理论 | 第16-17页 |
·课题研究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| 第17-19页 |
·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·理论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高校老校区景观环境发展现状 | 第19-30页 |
·高校校园景观环境的概念 | 第19页 |
·高校校园景观发展历程 | 第19-24页 |
·西方高校校园景观发展概述 | 第19-21页 |
·国内高校校园景观发展概述 | 第21-24页 |
·国内老校区景观发展调研 | 第24-26页 |
·国内老校区景观现状问题的提炼与评论 | 第26-29页 |
·高校老校区景观现状概述 | 第26-27页 |
·高校老校区景观现状问题 | 第27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高校老校区景观改造概述 | 第30-36页 |
·老校区景观传统改造对策 | 第30-32页 |
·集中式改造模式 | 第30-31页 |
·分散式改造模式 | 第31-32页 |
·校园景观环境主体需求的发展 | 第32-33页 |
·教育体制改革 | 第32页 |
·教育理念转变 | 第32-33页 |
·校园环境主体需求的变迁 | 第33页 |
·高校老校区景观环境发展趋势 | 第33-35页 |
·校园景观空间的弹性发展 | 第33-34页 |
·建立校园景观更新的长效管理机制 | 第34-35页 |
·加强校园环境使用主体的参与性 | 第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基于实景教学模式的校园景观 | 第36-44页 |
·高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概述 | 第36-37页 |
·传统教学模式 | 第36页 |
·实景教学模式 | 第36-37页 |
·高校校园实景教学型景观 | 第37-39页 |
·风景园林实景教学 | 第37-38页 |
·高校校园实景教学型景观 | 第38-39页 |
·基于实景教学理念的景观改造案例 | 第39-43页 |
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园景观改造 | 第39-40页 |
·四川农业大学温江校区校园景观改造 | 第40-42页 |
·邵阳学院校园实践基地景观改造 | 第42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五章 高校老校区实景教学型景观改造设计 | 第44-74页 |
·老校区实景教学型景观改造总体原则 | 第44页 |
·改造主体参与模式 | 第44-48页 |
·老校区景观改造总体分类 | 第45-46页 |
·参与人员组织结构 | 第46-48页 |
·校园景观环境调研 | 第48-50页 |
·校园景观改造类型 | 第48-50页 |
·环境使用主体问卷调查 | 第50页 |
·校园景观环境现状调研 | 第50页 |
·景观改造内容及目标 | 第50-69页 |
·广场空间 | 第50-55页 |
·庭院空间 | 第55-57页 |
·水体空间 | 第57-62页 |
·道路空间 | 第62-64页 |
·景观小品 | 第64-69页 |
·改造进程管理 | 第69-73页 |
·校园景观改造进程规划 | 第69-71页 |
·校园景观改造过程管理 | 第71-7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六章 南京林业大学实景教学型景观改造设计实例 | 第74-96页 |
·总体概况 | 第74-75页 |
·景观改造内容和目标 | 第75页 |
·景观改造组织和管理 | 第75-77页 |
·参与人员的组织 | 第76页 |
·改造进程规划 | 第76页 |
·项目过程监督管理 | 第76-77页 |
·景观空间改造设计 | 第77-94页 |
·新青年广场景观改造 | 第77-80页 |
·露天剧场景观改造 | 第80-82页 |
·研究生大楼前庭景观改造 | 第82-87页 |
·东潭景观改造 | 第87-89页 |
·景观建筑改造设计 | 第89-9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4-96页 |
第七章 结语 | 第96-98页 |
·本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96页 |
·本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| 第96-97页 |
·引发的思考 | 第97-9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8-101页 |
附录一 | 第101-104页 |
附录二 | 第104页 |
附录三 | 第104-106页 |
附录四 | 第106-10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