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2页 |
一、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二、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三、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| 第12页 |
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2-14页 |
一、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二、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分析的基本方法 | 第14-20页 |
第一节 SWOT 分析法 | 第14-16页 |
一、 SWOT 分析四种不同类型的组合 | 第14-15页 |
二、 基本规则 | 第15页 |
三、 主要步骤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主成分-聚类分析法 | 第16-20页 |
一、 主成分分析法 | 第16-17页 |
二、 聚类分析法 | 第17-20页 |
第三章 山东半岛海洋渔业发展的现状 | 第20-41页 |
第一节 海洋渔业的基本概念、分类及渔业产业的特征 | 第20-22页 |
一、 海洋渔业的基本概念 | 第20页 |
二、 海洋渔业的分类 | 第20-21页 |
三、 渔业产业的特征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山东半岛海洋渔业的基本现状 | 第22-25页 |
一、 山东半岛海洋渔业的资源、环境状况 | 第22-23页 |
二、 山东半岛海洋渔业的经济发展状况 | 第23-24页 |
三、 山东半岛海洋渔业的执法、管理现状 | 第24-25页 |
第三节 山东半岛海洋渔业各产业现状 | 第25-29页 |
一、 海洋捕捞业 | 第25-26页 |
二、 海水养殖业 | 第26-27页 |
三、 海水增殖业 | 第27-28页 |
四、 水产加工及贸易 | 第28页 |
五、 第三产业以及休闲渔业 | 第28-29页 |
第四节 山东半岛海洋渔业的 SWOT 分析 | 第29-41页 |
一、 山东半岛海洋渔业的优势分析 | 第29-31页 |
二、 山东半岛海洋渔业的劣势分析 | 第31-34页 |
三、 山东半岛海洋渔业的机遇分析 | 第34-37页 |
四、 山东半岛海洋渔业威胁分析 | 第37-41页 |
第四章 沿海各省份海洋渔业规模实力对比分析 | 第41-51页 |
第一节 沿海各省份渔业发展现状 | 第41-44页 |
一、 辽宁省渔业概况 | 第41-42页 |
二、 江苏省渔业概况 | 第42页 |
三、 浙江省渔业概况 | 第42-43页 |
四、 广东省渔业概况 | 第43-44页 |
第二节 沿海各省份渔业经济规模实力分析 | 第44-51页 |
一、 渔业经济规模实力主成分-聚类分析计算 | 第44-49页 |
二、 沿海各省份渔业经济规模实力分析 | 第49-51页 |
第五章 山东半岛海洋渔业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| 第51-60页 |
第一节 大力促进生态渔业的发展 | 第51-52页 |
第二节 发展海洋高新技术,提高渔业科技应用水平 | 第52-53页 |
第三节 对渔业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| 第53-57页 |
第四节 对水产品质量问题加强监管 | 第57-58页 |
一、 完善质量标准体系,对健康养殖的技术进行推广 | 第57页 |
二、 加强水产品质量的全程控制 | 第57页 |
三、 落实监管责任,强化执法过程 | 第57-58页 |
第五节 切实推进渔业的产业化发展 | 第58页 |
第六节 加强渔业监测与研究,对渔业开展法制化建设 | 第58-59页 |
第七节 加强海域预警预报与环境监测,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| 第59-60页 |
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