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民政工作论文--其他论文

从出租车管理透视我国社会管理中政府和社会的定位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第一章 问题的提出:上海出租车管理的思考第11-18页
 第一节 上海出租车管理中的问题第11-16页
  一、 严格的行政管制第11-14页
  二、 行政违法与行政不作为第14-16页
 第二节 上海出租车管理显示出我国政府和社会关系上的若干问题第16-18页
  一、 政府仍是社会管理的主导者第16-17页
  二、 社会管理权尚未回归社会第17-18页
第二章 现代民主法治视野下的政府和社会管理第18-22页
 第一节 政府与社会的概念界定第18-19页
  一、 政府的含义第18-19页
  二、 社会的含义第19页
 第二节 政府与社会关系第19-21页
  一、 政府产生于社会第20页
  二、 政府服务于社会第20页
  三、 社会对政府具有制约作用第20-21页
 第三节 政府与社会定位的几种模式第21-22页
  一、 政府直接管理模式第21页
  二、 社会自主管理模式第21页
  三、 政府与社会共同管理模式第21-22页
第三章 我国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若干问题第22-32页
 第一节 政府本位的社会管理第22-25页
  一、 政府权力本位的价值取向第22-23页
  二、 全能式的政府职能第23-24页
  三、 严格管制的治理方式第24-25页
 第二节 社会管理主体定位不准确第25-26页
  一、 政府主导还是社会主导第25-26页
  二、 社会主导的优越性第26页
 第三节 社会管理的手段和范围不合理第26-28页
  一、 社会管理手段简单等同于政府管理第26-27页
  二、 社会管理范围超越政府的能力第27-28页
 第四节 政府管理失灵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第28-32页
  一、 不能永远代表公共利益第28-30页
  二、 政府行为的低效率第30-31页
  三、 政府该管什么?第31-32页
第四章 社会管理回归要求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构第32-42页
 第一节 社会管理权回归社会的基本理论第32-33页
  一、 马克思提出社会管理回归社会第32-33页
  二、 “大社会,小政府”是当代民主法治的要求第33页
 第二节 建立“有限而有为”的政府第33-37页
  一、 行政价值取向:从“政府权力本位”到“社会权利本位”第33-34页
  二、 政府职能:从“无限政府”到“有限政府”第34-36页
  三、 治理方式:从“管制行政”到“民主行政”第36-37页
 第三节 社会管理权回归社会的路径第37-40页
  一、 回归的范围第37-38页
  二、 回归的过程第38-40页
  三、 回归的最终目标:人第40页
 第四节 建立政府负责、社会协同的管理格局第40-42页
  一、 社会共同体的平等性决定了社会管理必须有合作意识第40-41页
  二、 合作意识促进社会民主的发展第41-42页
第五章 展望:社会管理权回归和社会民主第42-48页
 第一节 社会管理权回归社会是社会民主的必然要求第42-43页
  一、 在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纵向关系中贯彻自由原则第42页
  二、 在市民社会内部的横向关系中贯彻平等原则第42-43页
 第二节 社会管理权回归社会是社会民主走向成熟的基本途径第43-48页
  一、 社会管理权的回归厘清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第43-44页
  二、 社会管理要求政府法治化第44-45页
  三、 培育社会自治组织团体第45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1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1-52页
后记第52-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上海青年志愿者行为研究
下一篇:嵌入式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