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财政法论文--经济法论文

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研究

内容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导言第10-14页
 一、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三、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2-13页
 四、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13-14页
第一章 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的理论分析第14-20页
 第一节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产业政策法概述第14-17页
  一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概述第14-15页
  二、产业政策法概述第15-17页
 第二节 完善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分析第17-18页
  一、优化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第17页
  二、维护皖江城市带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的重要保证第17页
  三、构建皖江城市带完善的市场主体扶持制度的需要第17页
  四、促进我国产业政策在皖江示范区有效实施的要求第17-18页
 第三节 完善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的可行性分析第18-20页
  一、皖江示范区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第18页
  二、国家和地方的立法技术不断完善第18页
  三、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享有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第18-19页
  四、有大量可供借鉴的国外经验第19-20页
第二章 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第20-29页
 第一节 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主体法律制度现状第20-23页
  一、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市场准入制度现状第20页
  二、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扶持制度现状第20-21页
  三、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监管制度现状第21-22页
  四、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退出制度现状第22-23页
 第二节 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产业政策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3-29页
  一、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3-25页
  二、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扶持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5-26页
  三、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6页
  四、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退出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6-29页
第三章 美日鼓励产业转移的法律制度借鉴第29-33页
 第一节 美国和日本产业转移中的主体法律制度第29页
 一、美国产业转移中的法律制度第29-31页
  二、日本产业转移中的法律制度第30-31页
 第二节 美国和日本产业转移中的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31-33页
  一、市场准入制度的启示第31页
  二、市场扶持制度的启示第31-32页
  三、市场监管制度的启示第32页
  四、市场退出制度的启示第32-33页
第四章 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法律制度的完善第33-38页
 第一节 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完善第33-36页
  一、结合WTO规则,逐步制定皖江示范区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第33页
  二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建立第三方专业性规制机构第33-34页
  三、完善皖江示范区相关产业市场准入制度第34-36页
 第二节 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市场主体退出法律制度的完善第36-38页
  一、强化被吊(注)销企业的后续监管,加大惩罚力度第36页
  二、完善皖江城市带市场主体退出的配套制度第36-37页
  三、加强与市场退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性第37-38页
第五章 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扶持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第38-50页
 第一节 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扶持法律制度的完善第38-47页
  一、完善皖江城市带区域内市场主体的技术创新扶持法律制度第38-39页
  二、完善皖江城市带区域内市场主体的投融资扶持法律制度第39-43页
  三、健全皖江城市带区域内市场主体的市场开拓扶持法律制度第43-44页
  四、构建具有皖江特色的人才激励和扶持法律制度第44-46页
  五、健全皖江城市带区域内市场主体的信息化扶持法律制度第46-47页
 第二节 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第47-50页
  一、创新政府监管方式,加大执法力度第47-48页
  二、强化行业协会监管,加强行业自律第48-49页
  三、完善信息公开和披露制度,广泛开展社会监管第49-50页
结语第50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4页
致谢第54-5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企业信息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--基于安徽国有企业实证分析
下一篇: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中政府功能定位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