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9-12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方法与数据 | 第10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0-12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| 第12-25页 |
·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基础 | 第12-19页 |
·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 | 第12-13页 |
·拉尼斯—费景汉模型 | 第13-15页 |
·乔根森模型 | 第15-16页 |
·托达罗模型 | 第16-19页 |
·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其他理论模型 | 第19页 |
·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| 第19-21页 |
·古典经济学时期的人力资本思想 | 第19-20页 |
·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人力资本思想 | 第20页 |
·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| 第20-21页 |
·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开发的相关研究 | 第21-25页 |
·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| 第21-22页 |
·人力资本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 | 第22-23页 |
·社会与政策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·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研究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天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源现状 | 第25-35页 |
·天津市人口数量、结构与分布 | 第25-27页 |
·天津市人口数量与结构 | 第25-26页 |
·天津市人口分布 | 第26-27页 |
·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与特点 | 第27-31页 |
·天津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| 第27-28页 |
·天津农村居民收入变化与构成 | 第28-30页 |
·天津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的特点 | 第30-31页 |
·天津市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| 第31-34页 |
·天津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 | 第31-33页 |
·天津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 | 第33页 |
·天津农村基础医疗与饮食结构状况 | 第33-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天津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选择要因分析 | 第35-42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35-36页 |
·农户调查数据的描述与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计量模型的构建 | 第37-38页 |
·实证模型的设定 | 第37页 |
·模型变量的说明 | 第37-38页 |
·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0页 |
·模型运行的结果 | 第38-39页 |
·对计量结果的讨论 | 第39-40页 |
·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40-42页 |
第五章 天津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要因分析 | 第42-50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42-43页 |
·调查概要与变量描述 | 第43-44页 |
·计量模型的设定 | 第44-47页 |
·数量化理论Ⅰ类的数学模型 | 第44-45页 |
·预测精度及显著性 | 第45-46页 |
·模型的项目与类目设定 | 第46-47页 |
·实证结果分析 | 第47-49页 |
·结论及建议 | 第49-50页 |
第六章 天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 | 第50-63页 |
·天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| 第51-58页 |
·身体素质层面开发 | 第51-54页 |
·文化素质层面开发 | 第54-55页 |
·技能素质层面开发 | 第55-57页 |
·思想素质层面开发 | 第57-58页 |
·天津农村人力资源利用的保障措施 | 第58-63页 |
·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 | 第58-59页 |
·不断完善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各种保障制度 | 第59-60页 |
·建立健全农村转移劳动力合法权益的保障体系 | 第60-61页 |
·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 | 第61-63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0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