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. 导论 | 第8-16页 |
·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·研究综述 | 第9-12页 |
·城市群形成与发展机制的研究 | 第9-11页 |
·城市群内部多中心结构测度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多中心管治和区域政策的研究 | 第12页 |
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2-14页 |
·城市群的概念 | 第12-13页 |
·多中心的概念及测度思路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2. 理论框架 | 第16-19页 |
·经典区位论 | 第16页 |
·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 | 第16-18页 |
·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理论 | 第16-17页 |
·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理论 | 第17页 |
·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| 第1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3. 城市群“多中心”空间经济结构的分析与比较 | 第19-56页 |
·中国城市群的发展概况 | 第19-22页 |
·东中西部典型城市群选取 | 第22-30页 |
·东中西典型城市群基本情况 | 第22-26页 |
·综合经济实力比较 | 第26-27页 |
·产业集中度比较 | 第27-28页 |
·东中西典型城市群总体特征 | 第28-30页 |
·东中西典型城市群形态“多中心”比较 | 第30-37页 |
·形态多中心的测度 | 第30-36页 |
·形态多中心演化比较 | 第36-37页 |
·东中西典型城市群功能“多中心”比较 | 第37-44页 |
·功能多中心的测度 | 第37-42页 |
·功能多中心的分析比较 | 第42-44页 |
·东中西典型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比较 | 第44-54页 |
·引力模型 | 第44-50页 |
·克鲁格曼指数 | 第50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4. 基于空间力量的“多中心”空间经济结构演化机理 | 第56-62页 |
·“多中心”空间经济结构差异因素 | 第56-58页 |
·要素禀赋 | 第56页 |
·需求偏好 | 第56-57页 |
·规模经济 | 第57页 |
·运输成本 | 第57页 |
·倾斜性政策 | 第57-58页 |
·“多中心”空间经济结构演化的集聚与扩散解析 | 第58-61页 |
·集聚阶段 | 第59页 |
·集聚扩散 | 第59-60页 |
·扩散集聚 | 第60页 |
·再集聚 | 第60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5. 结论与政策思考 | 第62-64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62-63页 |
·政策思考 | 第63-64页 |
附录 | 第64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