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13页 |
·危机前国际金融业发展的特点 | 第8-10页 |
·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金融业发展的特点 | 第10-1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金融业经营模式选择的理论基础 | 第14-26页 |
·概念的界定 | 第14-15页 |
·分业经营模式 | 第14-15页 |
·混业经营模式 | 第15页 |
·混业经营模式的类型 | 第15-17页 |
·全能银行制 | 第15-16页 |
·金融控股公司制 | 第16-17页 |
·国内外理论研究状况 | 第17-19页 |
·混业经营模式的理论依据 | 第19-26页 |
·混业经营与制度变迁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混业经营与规模经济、范围经济 | 第20-22页 |
·混业经营与协同效应 | 第22-24页 |
·混业经营与风险控制 | 第24-26页 |
第3章 主要西方国家混业经营模式研究及案例分析 | 第26-40页 |
·美、日、德三种混业经营模式形成的背景和外部环境 | 第26-28页 |
·德国全能银行模式形成的背景和制度环境 | 第26-27页 |
·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形成的背景和制度环境 | 第27-28页 |
·日本银行控股公司模式形成的背景和制度环境 | 第28页 |
·美日德三种不同混业模式的组织结构 | 第28-32页 |
·德国全能银行模式的组织结构 | 第28-30页 |
·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组织形式 | 第30-31页 |
·日本银行控股公司模式的组织结构 | 第31-32页 |
·美日德三种混业模式的监管体系 | 第32-35页 |
·德国全能银行模式的监管体系 | 第32-33页 |
·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监管体系 | 第33-34页 |
·日本银行控股公司模式的监管体系 | 第34-35页 |
·花旗集团案例分析 | 第35-40页 |
·花旗集团的发展历程 | 第35-37页 |
·花旗集团的组织结构 | 第37页 |
·花旗集团案例的启示 | 第37-40页 |
第4章 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证研究 | 第40-45页 |
·研究模型设计 | 第40-41页 |
·研究样本选取 | 第41-43页 |
·研究实证结果 | 第43-45页 |
第5章 我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的实践和发展 | 第45-58页 |
·我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的实践 | 第45-54页 |
·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制度变迁 | 第45-46页 |
·我国金融业在分业体制下进行混业经营的现状 | 第46-50页 |
·当前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存在的问题 | 第50-54页 |
·金融控股公司——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 | 第54-58页 |
·全能银行和银行控股公司模式都不适合现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 | 第55-56页 |
·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 | 第56-58页 |
总结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