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5页 |
中文文摘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绪论 | 第10-24页 |
1 冬虫夏草的概况 | 第10-16页 |
·冬虫夏草的生活史及其生态分布 | 第10-11页 |
·冬虫夏草的研究历史 | 第11-12页 |
·冬虫夏草的功能 | 第12-14页 |
·冬虫夏草无性型研究 | 第14-16页 |
2 冬虫夏草的培养 | 第16-19页 |
·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 | 第16-17页 |
·冬虫夏草的半人工培养 | 第17-18页 |
·无性型的培养 | 第18-19页 |
3 中草药或中华被毛孢于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的应用 | 第19-23页 |
·中草作为南美白对虾的饲料添加剂的现状 | 第19-20页 |
·对虾免疫和解毒机能的指标 | 第20-23页 |
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3-24页 |
第一章 冬虫夏草无性型的鉴定 | 第24-36页 |
·引言 | 第24页 |
·实验材料和试剂 | 第24-25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4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24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4页 |
·主要培养基和溶液 | 第24-25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5-27页 |
·菌丝体形态学的观察 | 第25页 |
·电子显微镜观察菌丝体 | 第25页 |
·基因组DNA提取 | 第25-26页 |
·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| 第26页 |
·18S、ITS序列扩增 | 第26页 |
·18S、ITS序列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| 第26-27页 |
·胶回收参照胶回收试剂盒 | 第27页 |
·序列测定与系统发生分析 | 第27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27-33页 |
·中华被毛孢形态学观察 | 第27页 |
·中华被毛孢菌丝显微结构观察 | 第27页 |
·中华被毛孢菌丝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| 第27-29页 |
·中华被毛孢EMI-20总基因组DNA的提取 | 第29页 |
·中华被毛孢EMI-20的18S、ITS基因的PCR扩增 | 第29-32页 |
·中华被毛孢EMI-20的ITS系统发生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小结 | 第33-36页 |
第二章 中华被毛孢的液体培养 | 第36-44页 |
·引言 | 第36页 |
·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36-37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6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36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36页 |
·主要培养基和溶液 | 第36-3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7-38页 |
·菌种的活化 | 第37页 |
·摇瓶单因素实验优化 | 第37页 |
·摇瓶正交实验优化 | 第37页 |
·温度、装液量对中华被毛孢的生长特性的研究 | 第37-38页 |
·摇瓶生长特性的研究 | 第38页 |
·液体深层发酵放大培养 | 第38页 |
·生物量的测定 | 第38页 |
·发酵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| 第38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38-43页 |
·单因素实验优化 | 第38-40页 |
·正交实验优化 | 第40页 |
·沮度、装液量的优化 | 第40-41页 |
·中华被毛孢生长特性研究 | 第41-42页 |
·中华被毛孢液体深层发酵培养 | 第42-43页 |
·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三章 中华被毛孢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| 第44-56页 |
·引言 | 第44页 |
·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44-45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4页 |
·实验饲料与添加剂 | 第44页 |
·实验分组以及饲养管理 | 第44-45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45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5-47页 |
·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指标的测定 | 第45页 |
·南美白对虾的免疫以及解毒代谢指标的测定 | 第45-47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47-52页 |
·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指标 | 第47-48页 |
·南美白对虫下的生长指标 | 第48-49页 |
·南美白对虾的免疫指标 | 第49-50页 |
·解毒代谢指标的测定 | 第50-52页 |
·小结 | 第52-56页 |
·中华被毛孢添加剂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指标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中华被毛孢添加剂对南美白对虾免疫力的影响 | 第53页 |
·中华被毛孢添加剂对南美白对虾解毒代谢酶的影响 | 第53-56页 |
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8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8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