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艺术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引言 | 第9-13页 |
| 第1章 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艺术风格成因 | 第13-20页 |
| ·基耶斯洛夫斯基和他的电影渊源 | 第13-17页 |
| ·生活环境对他性格形成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| ·社会环境和哲学思潮对他电影观形成的影响 | 第14-17页 |
| ·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历程和转换 | 第17-20页 |
| 第2章 基氏电影的情感表达及自我救赎的意义 | 第20-32页 |
| ·电影作品里不一样的情感诉求 | 第20-26页 |
| ·《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》表现生存的痛苦 | 第20-22页 |
| ·《三色》解读爱的色彩 | 第22-25页 |
| ·《十诫》之十解释存在的荒诞 | 第25-26页 |
| ·自我救赎的意义 | 第26-32页 |
| ·自由伦理的选择 | 第27-31页 |
| ·信仰的寻求与希翼 | 第31-32页 |
| 第3章 基氏电影对“孤独个体”的人物塑造 | 第32-36页 |
| ·“孤独个体”的概念来源 | 第32页 |
| ·基氏电影中不同的孤独角色 | 第32-33页 |
| ·爱的孤独与杀人者的孤独 | 第33-36页 |
| ·灵魂深处的孤独 | 第33-34页 |
| ·暴力隐藏的孤独 | 第34-36页 |
| 第4章 基氏独具特色的电影语言 | 第36-48页 |
| ·客观镜头叙事 | 第36-37页 |
| ·电影修辞手法 | 第37-39页 |
| ·色彩和光影 | 第39-43页 |
| ·声音 | 第43-48页 |
| 第5章 基氏电影的启示 | 第48-53页 |
| ·永恒的艺术主题 | 第48-50页 |
| ·生存对于人的重要意义 | 第48-49页 |
| ·人性的善恶 | 第49-50页 |
| ·个体存在的焦虑与人道关怀 | 第50页 |
| ·信仰在个体生命中的意义 | 第50-53页 |
| 结语 | 第53-5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| 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