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7页 |
·铅的来源、危害及检测 | 第12-19页 |
·铅的来源 | 第12页 |
·铅的危害 | 第12-13页 |
·铅的检测 | 第13-19页 |
·铋膜电极 | 第19-21页 |
·铋膜电极概述 | 第19-20页 |
·铋膜电极的制备 | 第20-21页 |
·铋膜电极的再生 | 第21页 |
·铋膜电极的应用 | 第21页 |
·氮化碳 | 第21-25页 |
·氮化碳的发现历史及结构 | 第21-23页 |
·类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 | 第23-25页 |
·类石墨相氮化碳的应用 | 第25页 |
·论文设想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7-32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27-28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8-29页 |
·制备材料使用的主要仪器 | 第28页 |
·催化剂表征使用的主要仪器 | 第28-29页 |
·材料表征方法 | 第29-32页 |
·红外光谱(IR)分析 | 第29页 |
·X射线衍射(XRD)分析 | 第29页 |
·扫描电镜分析(SEM) | 第29页 |
·透射电镜分析(TEM) | 第29-30页 |
·能量色谱仪(EDS)分析 | 第30页 |
·循环伏安法(CV) | 第30页 |
·计时电流法(i-t) | 第30页 |
·阳极溶出伏安法(ASV) | 第30页 |
·电化学交流阻抗 | 第30-31页 |
·Zeta电位分析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类石墨相氮化碳修饰玻碳电极对铅离子的检测 | 第32-53页 |
·引言 | 第32-33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3-35页 |
·类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 | 第33页 |
·工作电极的制备 | 第33-35页 |
·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35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5-52页 |
·类石墨相氮化碳的红外测试 | 第35-36页 |
·类石墨相氮化碳的XRD表征 | 第36-37页 |
·类石墨相氮化碳的 SEM 表征 | 第37-38页 |
·铅的测定 | 第38-44页 |
·修饰电极抗干扰能力、稳定性、重现性的测定 | 第44-46页 |
·机理探讨 | 第46-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氮化碳/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对铅离子的检测 | 第53-66页 |
·引言 | 第53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3-55页 |
·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53-54页 |
·工作电极的制备 | 第54页 |
·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54-5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5-65页 |
·C_3N_4/CNTs 复合材料的红外测试 | 第55-56页 |
·C_3N_4/CNTs 复合材料的 XRD 表征 | 第56页 |
·C_3N_4/CNTs 复合材料的 SEM 表征 | 第56-57页 |
·C_3N_4/CNTs 复合材料的 TEM 表征 | 第57页 |
·铅的测定 | 第57-60页 |
·溶出伏安法测定 Pb~(2+) | 第60-61页 |
·修饰电极抗干扰能力、稳定性、重现性的测定 | 第61-63页 |
·机理探讨 | 第63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结论 | 第66页 |
本论文创新点及特色 | 第66-67页 |
展望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8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0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