缔合型水性聚氨酯增稠剂的合成及表征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目录 | 第5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2页 |
| ·水性增稠剂简介 | 第8-9页 |
| ·水性增稠剂的分类 | 第9-15页 |
| ·无机增稠剂 | 第10-12页 |
| ·天然有机高分子增稠剂 | 第12-13页 |
| ·丙烯酸类增稠剂 | 第13-14页 |
| ·缔合型水性聚氨酯增稠剂 | 第14-15页 |
| ·缔合型水性聚氨酯增稠剂的研究进展 | 第15-20页 |
| ·缔合型水性聚氨酯增稠剂的合成方法 | 第16-18页 |
| ·各功能官能团对缔合型水性聚氨酯增稠剂的影响 | 第18-20页 |
| ·使用方法对缔合型水性聚氨酯增稠剂的影响 | 第20页 |
| ·研究缔合型水性聚氨酯增稠剂的意义 | 第20-21页 |
| ·创新之处 | 第21-22页 |
| 第二章 合成机理 | 第22-34页 |
| ·异氰酸基 | 第22-26页 |
| ·异氰酸基化学性质 | 第22-23页 |
| ·二异氰酸酯官能团的原料 | 第23-26页 |
| ·羟基基团 | 第26-29页 |
| ·羟基化学性质 | 第26页 |
| ·多元醇 | 第26-29页 |
| ·封端剂 | 第29页 |
| ·催化剂 | 第29-30页 |
| ·溶剂 | 第30-31页 |
| ·反应过程分析 | 第31-34页 |
| ·反应机理 | 第31-32页 |
| ·理论分子量的设计 | 第32-34页 |
| 第三章 实验部分 | 第34-38页 |
| ·实验原料 | 第34-35页 |
| ·反应装置 | 第35页 |
| ·合成方法 | 第35页 |
| ·催化剂的配制 | 第35-36页 |
| ·原料的前处理 | 第36页 |
| ·聚乙二醇的前处理 | 第36页 |
| ·溶剂的前处理 | 第36页 |
| ·样品的检测 | 第36-38页 |
|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9页 |
| ·溶剂的筛选 | 第38-39页 |
| ·二异氰酸酯的筛选 | 第39-41页 |
| ·聚醚的筛选 | 第41-43页 |
| ·聚醚种类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| ·聚醚分子量的选取 | 第42-43页 |
| ·封端剂的筛选 | 第43-45页 |
| ·工艺条件考察 | 第45-48页 |
| ·异氰酸酯与PEG配料比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| ·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| ·反应时间的影响 | 第48页 |
| ·最优合成条件确定 | 第48-49页 |
| 第五章 聚氨酯增稠剂性能与表征 | 第49-60页 |
| ·红外表征 | 第49-50页 |
| ·高效液相色谱表征 | 第50页 |
| ·热重表征 | 第50-52页 |
| ·增稠剂浓度对增稠效果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| ·温度对增稠效果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| ·酸对增稠效果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| ·表面活性剂对增稠效果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| ·碱对增稠效果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| ·电解质对增稠效果的影响 | 第57-60页 |
| 结论与展望 | 第60-62页 |
| 1 结论 | 第60页 |
| 2 建议 | 第60-61页 |
| 3 展望 | 第61-6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66-67页 |
| 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