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创业板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定价效率综合评价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1 引言 | 第8-12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| ·研究思路和内容 | 第9-11页 |
| ·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| ·创新和不足 | 第11-12页 |
| 2 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2-20页 |
| ·国外IPO抑价理论 | 第12-15页 |
| ·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解释 | 第12-13页 |
| ·基于中介机构行为的解释 | 第13-14页 |
| ·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| 第14-15页 |
| ·文献评述 | 第15页 |
| ·我国关于IPO抑价现象的研究 | 第15-20页 |
| ·我国IPO抑价文献综述 | 第15-18页 |
| ·文献评述 | 第18-20页 |
| 3 创业板市场简介及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现状 | 第20-30页 |
| ·创业板市场的涵义 | 第20页 |
| ·创业板市场的功能定位 | 第20-21页 |
| ·创业板市场的服务对象定位 | 第21页 |
| ·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现状 | 第21-23页 |
| ·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3-30页 |
| ·创业板市场的“三高现象” | 第23-25页 |
| ·创业板市场的破发现象 | 第25-27页 |
| ·创业板公司业绩下滑 | 第27-28页 |
| ·创业板公司高管减持套现 | 第28-30页 |
| 4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定价 | 第30-34页 |
| ·股票的定价方法 | 第30-32页 |
| ·市盈率定价法 | 第30-31页 |
| ·市净率定价法 | 第31-32页 |
| ·贴现现金流量法 | 第32页 |
| ·股票发行定价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·发行价格的确定方法 | 第33-34页 |
| ·协商定价 | 第33页 |
| ·向机构投资者询价定价 | 第33页 |
| ·向所有投资者累计投标定价 | 第33-34页 |
| 5 创业板IPO定价效率与二级市场波动的关系 | 第34-43页 |
| ·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| 第34页 |
| ·IPO抑价率的描述性分析 | 第34-35页 |
| ·假设条件及变量选取 | 第35-36页 |
| ·IPO抑价率和二级市场波动指标的相关分析 | 第36-42页 |
| ·相关系数的选择 | 第36页 |
| ·IPO抑价率和股票发行日深圳成指 | 第36-37页 |
| ·IPO抑价率和股票上市日深圳成指 | 第37-38页 |
| ·IPO抑价率和上市后30日平均市盈率 | 第38-39页 |
| ·IPO抑价率和上市后30日平均日成交量 | 第39-40页 |
| ·IPO抑价率和上市首日换手率 | 第40-41页 |
| ·IPO抑价率和网上发行中签率 | 第41-4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| 6 创业板IPO定价效率综合评价模型 | 第43-55页 |
| ·变量选取 | 第43-46页 |
| ·模型设计及实证方法 | 第46页 |
| ·样本数据的选取 | 第46-47页 |
| ·因子分析 | 第47-54页 |
| ·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| 第47-48页 |
| ·因子分析模型的一般形式 | 第47页 |
| ·估计载荷矩阵的方法 | 第47页 |
| ·对因子进行旋转的方法 | 第47-48页 |
| ·估计因子得分函数的方法 | 第48页 |
| ·因子分析模型 | 第48-52页 |
| ·因子分析综合得分 | 第52-5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| 7 研究结论完善建议 | 第55-57页 |
| ·研究结论 | 第55-56页 |
| ·完善建议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| 个人简介 | 第60-61页 |
| 导师简介 | 第61-62页 |
|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| 第62-63页 |
| 致谢 | 第63-64页 |
| 附录A 303家创业板公司IPO定价效率综合得分 | 第64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