钢框架的抗火性能模拟分析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5页 |
·引言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国外的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·国内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钢结构的抗火设计方法 | 第12-14页 |
·基于试验的构件抗火设计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基于计算的构件抗火设计方法 | 第13页 |
·基于计算的结构抗火设计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考虑火灾随机性的结构抗火设计方法 | 第14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2 高温下钢材的特性 | 第15-27页 |
·高温下常用钢材的物理特性 | 第15-20页 |
·热膨胀系数 | 第15-17页 |
·导热系数 | 第17-19页 |
·比热容 | 第19-20页 |
·密度 | 第20页 |
·高温下常用钢材的力学性能 | 第20-27页 |
·高温下钢材的强度 | 第20-22页 |
·高温下钢材的弹性模量 | 第22-23页 |
·泊松比 | 第23页 |
·应力—应变关系模型 | 第23-27页 |
3 建筑室内火灾 | 第27-37页 |
·火灾发生的条件 | 第27页 |
·建筑室内火灾的发展 | 第27-29页 |
·室内火灾模型及室内火灾的升温曲线 | 第29-34页 |
·室内火灾发展模型的研究 | 第29-30页 |
·室内火灾标准升温曲线 | 第30-31页 |
·实际火灾模型与标准火灾模型的比较 | 第31-32页 |
·等效曝火时间 | 第32-34页 |
·传热学基本原理 | 第34-37页 |
·热传导 | 第34-35页 |
·热对流 | 第35-36页 |
·热辐射 | 第36-37页 |
4 不同截面形式的钢梁与钢柱构件的温度分布 | 第37-53页 |
·ANSYS软件简介 | 第37-39页 |
·ANSYS软件的功能 | 第37-38页 |
·ANSYS软件的组成 | 第38页 |
·ANSYS软件的特点 | 第38-39页 |
·钢结构的抗火计算模型 | 第39-41页 |
·火灾升温模型 | 第39-40页 |
·结构分析模型 | 第40页 |
·两种抗火计算模型的组合 | 第40-41页 |
·建立模型 | 第41-43页 |
·温度场分析 | 第43-51页 |
·定义边界条件 | 第43页 |
·不同截面的钢梁温度场分布 | 第43-46页 |
·不同截面的钢柱温度场分布 | 第46-48页 |
·梁柱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变化规律 | 第48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5 不同工况下平面钢框架梁的抗火分析 | 第53-72页 |
·火灾下结构的极限承载力 | 第54-55页 |
·防火间钢梁跨中的温度变化曲线 | 第55-56页 |
·着火房间位于框架的底层 | 第56-60页 |
·着火房间位于框架的底层边跨 | 第56-58页 |
·着火房间位于框架的底层中跨 | 第58-60页 |
·着火房间位于框架的中层 | 第60-64页 |
·着火房间位于框架的中层边跨 | 第60-62页 |
·着火房间位于框架的中层中跨 | 第62-64页 |
·着火房间位于框架的顶层 | 第64-67页 |
·着火房间位于框架的顶层边跨 | 第64-66页 |
·着火房间位于框架的顶层中跨 | 第66-67页 |
·单根梁的抗火反应分析 | 第67-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2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·结论 | 第72-73页 |
·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