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容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研究--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3页 |
一、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二、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一、 关于城市管理模式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二、 关于市容环境管理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三、 关于市容管理长效机制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一、 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二、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市容环境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 | 第17-27页 |
第一节 概念界定 | 第17-20页 |
一、 市容环境管理的内涵 | 第17-19页 |
二、 市容环境管理的特点 | 第19-20页 |
第二节 市容环境管理的理论依据 | 第20-24页 |
一、 公共物品理论 | 第20-22页 |
二、 城市治理理论 | 第22-24页 |
第三节 市容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| 第24-27页 |
一、 市容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的内涵 | 第24页 |
二、 市容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的构成 | 第24-25页 |
三、 市容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的影响因素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市容环境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:以普陀区为例 | 第27-39页 |
第一节 普陀区市容环境管理的现状 | 第27-29页 |
一、 市容环境管理的范围与内容 | 第27-28页 |
二、 市容环境管理的体制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市容环境管理缺乏长效性的问题 | 第29-34页 |
一、 管理主体分工不明 | 第30页 |
二、 管理对象复杂多变 | 第30-33页 |
三、 管理模式难以为继 | 第33-34页 |
第三节 市容环境管理长效化缺失的原因分析 | 第34-39页 |
一、 市容环境管理组织体制不够完善 | 第34-35页 |
二、 市容环境行政执法保障力度不够 | 第35-38页 |
三、 市容环境管理社会化参与度不高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完善市容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| 第39-51页 |
第一节 完善法律法规与综合协调机制 | 第39-44页 |
一、 健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| 第39-40页 |
二、 完善联席会议制度 | 第40-43页 |
三、 深化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 | 第43-44页 |
第二节 创新攻克市容顽症的管理模式 | 第44-47页 |
一、 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建设 | 第44-46页 |
二、 多方整合资源充实市容管理监督力量 | 第46页 |
三、 引入政府购买管理服务的创新模式 | 第46-47页 |
第三节 推动“以考促管”的市容环境监督机制 | 第47-49页 |
第四节 提高公众参与市容环境管理的热情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