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研究综述 | 第8-18页 |
第一节 研究缘起 | 第8-11页 |
一、 研究目的 | 第8-9页 |
二、 关键概念 | 第9-11页 |
第二节 文献回顾 | 第11-15页 |
一、 作为迷文化研究一部分的同人小说研究 | 第11-12页 |
二、 以同人迷群体为对象的相关研究 | 第12-14页 |
三、 网络社区及网络迷社区研究 | 第14-15页 |
第三节 研究框架 | 第15-18页 |
一、 样本选取 | 第16页 |
二、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三、 研究局限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虚拟社区与迷的戏仿 | 第18-27页 |
第一节 当迷走向虚拟社区 | 第18-19页 |
一、 赛博空间——从幻想到现实 | 第18-19页 |
二、 虚拟社区中的迷 | 第19页 |
第二节 元文本的空白与迷的“戏仿(Parody)” | 第19-27页 |
一、 迷群体与粉丝小说 | 第19-20页 |
二、 从“星际迷航”迷到“哈利·波特”迷 | 第20-22页 |
三、 《哈利·波特》同人:迷的“戏仿” | 第22-27页 |
第三章 基于虚拟社区的乌托邦建构 | 第27-37页 |
第一节 有限的乌托邦 | 第27-31页 |
一、 天然的“把关人”:基于跨文化的混合语码 | 第27-31页 |
二、 条件制约下的传播效果 | 第31页 |
第二节 同人迷社区的内部结构 | 第31-36页 |
一、 成员结构和社区规则 | 第32-33页 |
二、 资源共享及劳动的自由 | 第33-35页 |
三、 内部分享与跨界(Crossover) | 第35-36页 |
第三节 《哈利·波特》同人迷身份的自我认证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虚拟乌托邦的线下延伸 | 第37-41页 |
第一节 看得见的迷群:同人迷网络社区的线下活动 | 第37-39页 |
第二节 “看不见”的迷:同人迷的日常经验 | 第39-41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41-44页 |
参考文献表 | 第44-48页 |
致谢 | 第48-50页 |
附录1 | 第50-52页 |
附录2 | 第52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