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交通运输经济论文--旅游经济论文--中国旅游事业论文--地方旅游事业论文

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一章 引言第10-14页
 一、 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(一) 研究目的第10页
  (二) 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二、 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-12页
  (一) 国外对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综述第11-12页
  (二) 国内对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综述第12页
 三、 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2-13页
 四、 创新点第13-14页
第二章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4-16页
 一、 相关概念界定第14-15页
  (一) 工业遗产第14页
  (二) 矿业遗产第14页
  (三) 工业旅游第14-15页
 二、 理论基础第15-16页
  (一) 成本—效益理论第15页
  (二) 城市更新理论第15页
  (三) 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理论第15-16页
第三章 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的历史现状和特征第16-27页
 一、 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的历史形成第16-22页
  (一) 本溪湖近代煤铁工业形成的历史条件第16-17页
  (二) 本溪湖近代煤铁工业发展的历史阶段第17-20页
  (三) 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的历史形成第20-22页
 二、 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的现实分布第22-24页
  (一) 沿太子河两岸分布第23页
  (二) 沿铁路线及其附近分布第23页
  (三) 邻近矿产资源储藏区域分布第23-24页
 三、 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的基本特征第24-27页
  (一) 最早的近代煤铁工业厂矿遗址第24-25页
  (二) 带有浓重的鲜明的殖民地印记第25页
  (三) 分布区域高度集中第25-26页
  (四) 煤铁工业遗产占主体地位第26-27页
第四章 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的旅游价值评价第27-36页
 一、 矿业遗产旅游价值分析第27-29页
  (一) 矿业遗产旅游释义第27页
  (二) 矿业遗产旅游价值构成依据第27-29页
  (三) 矿业遗产旅游价值结构第29页
 二、 矿业遗产旅游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运用第29-33页
  (一)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29-30页
  (二)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0-31页
  (三) 评价指标解读及本溪湖煤铁工业遗址的对位分析第31-33页
 三、 矿业遗产旅游价值评价模型构建及其运用第33-36页
  (一) 数学评价模型的构建第33-34页
  (二) 模型中因子权重的确定第34-35页
  (三) 本溪湖煤铁工业遗址的评价结果及分析第35-36页
第五章 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构想和模式第36-40页
 一、 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保护性旅游开发原则第36-37页
  (一) 整体性原则第36页
  (二) 重点性原则第36页
  (三) 特色原则第36-37页
  (四) 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第37页
 二、 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保护性旅游开发目标第37-38页
  (一) 总体目标第37页
  (二) 具体操作目标第37-38页
 三、 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保护性旅游开发思路第38页
 四、 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选择第38-40页
  (一) 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第38-39页
  (二) 工业遗产整体保护模式第39页
  (三) 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一体化模式第39-40页
第六章 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基本策略第40-43页
 一、 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第40页
 二、 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之中第40-41页
 三、 树立工业遗产整体保护意识第41页
 四、 深入挖掘工业遗产旅游文化内涵第41-42页
 五、 建立区域矿业遗产旅游线路第42-43页
结语第43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46页
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研究成果第46-47页
致谢第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NO3-/NO2-抑制油田采出水中硫酸盐还原菌活性研究
下一篇:从归化到异化--《浮生六记》节选章节文化词重译实践报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