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Content | 第1-6页 |
| 内容摘要 | 第6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0页 |
| 引言 | 第10-11页 |
| 第一章 "春秋决狱"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成因 | 第11-18页 |
| 一、历史背景 | 第11-14页 |
| 二、政治成因 | 第14-18页 |
| 第二章 "春秋决狱"的实质内涵 | 第18-24页 |
| 一、"原心定罪"——"春秋决狱"之指导思想 | 第18-21页 |
| 二、"尊尊、亲亲"——"春秋决狱"之基本原则 | 第21-24页 |
| 第三章 "春秋决狱"与法律的儒家化 | 第24-30页 |
| 一、"春秋决狱"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 | 第25-26页 |
| 二、以司法为切入点对法律儒家化的推动 | 第26-28页 |
| 三、以审判方式的变化推动法律儒家化的进程 | 第28-30页 |
| 第四章 对"春秋决狱"的评价 | 第30-34页 |
| 一、积极影响 | 第30-32页 |
| 二、存在的弊端与消极影响 | 第32-34页 |
| 第五章 "春秋决狱"对当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| 第34-39页 |
| 一、关于法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思考 | 第34-35页 |
| 二、对"亲亲得相首匿"这一容隐制度的思考 | 第35-37页 |
| 三、关于德治与法治的协调性的思考 | 第37-39页 |
| 结语 | 第39-4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0-43页 |
|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