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社会死刑观念实证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3页 |
引言 | 第13-16页 |
第一章 死刑观念概述 | 第16-29页 |
第一节 死刑观念的概念与分类 | 第16-22页 |
一、死刑观念的界定 | 第16-19页 |
二、死刑观念的主体及其分类 | 第19-21页 |
三、死刑观念与有关死刑的民意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死刑观念研究现状 | 第22-29页 |
一、死刑观念理论研究现状 | 第22-23页 |
二、死刑观念社会调查现状述评 | 第23-29页 |
第二章 决策者的死刑观 | 第29-44页 |
第一节 保留死刑,打击犯罪的死刑观念 | 第29-35页 |
一、国内革命战争到1979年刑法颁布时期 | 第29-30页 |
二、改革开放初期到1997年刑法颁布期间 | 第30-34页 |
三、1997年刑法颁布至今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的死刑观念 | 第35-44页 |
一、严格控制死刑的思想 | 第35-38页 |
二、限制死刑在刑法典中的体现 | 第38-41页 |
三、死刑核准权的回归 | 第41-44页 |
第三章 承办死刑案件司法实务工作者的死刑观 | 第44-70页 |
第一节 对死刑的基本态度 | 第44-58页 |
一、支持死刑观念的实证考察 | 第44-49页 |
二、支持死刑的原因分析 | 第49-54页 |
三、对废除死刑的态度 | 第54-58页 |
第二节 死刑的适用 | 第58-66页 |
一、死刑适用的标准 | 第58-61页 |
二、死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| 第61-66页 |
第三节 死刑与国际环境 | 第66-70页 |
一、对待国际公约的态度 | 第66-68页 |
二、对其他国家废除死刑的看法 | 第68-70页 |
第四章 刑法学者的死刑观 | 第70-87页 |
第一节 死刑制度学术理论的发展 | 第70-72页 |
一、死刑地位绝对化时期 | 第70-71页 |
二、死刑制度研究探讨时期 | 第71页 |
三、限制乃至最终废除死刑的研讨时期 | 第71-72页 |
第二节 死刑存废的基本主张 | 第72-75页 |
一、限制并在远期废除死刑论 | 第72-73页 |
二、死刑立即废除论 | 第73-74页 |
三、死刑有限存在论 | 第74-75页 |
第三节 学术视阈下的死刑观 | 第75-87页 |
一、死刑问题的基本观点 | 第76-82页 |
二、关于我国死刑制度的分析 | 第82-85页 |
三、有关民愤、民意的看法 | 第85-87页 |
第五章 普通民众的死刑观 | 第87-116页 |
第一节 对待死刑的基本态度与看法 | 第87-95页 |
一、对死刑关心的程度 | 第87-90页 |
二、对死刑的认可程度 | 第90-92页 |
三、对死刑的了解程度 | 第92-95页 |
第二节 死刑观的具体内容 | 第95-104页 |
一、对死刑适用的态度 | 第95-101页 |
三、对废除死刑的态度 | 第101-104页 |
第三节 影响民众死刑观念的因素 | 第104-116页 |
一、传统文化对民众死刑观念的影响 | 第104-109页 |
二、个人经历对民众死刑观念的影响 | 第109-111页 |
三、大众传媒对民众死刑观念的影响 | 第111-116页 |
第六章 死刑观念冲突与疏导 | 第116-140页 |
第一节 死刑观念的冲突 | 第116-123页 |
一、死刑观念上的共同矛盾 | 第116-119页 |
二、死刑观念上的个别冲突 | 第119-123页 |
第二节 刑法学者的责任 | 第123-131页 |
一、引导死刑观念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| 第123-125页 |
二、引导死刑观念应注意的问题 | 第125-131页 |
第三节 死刑观念的疏导 | 第131-140页 |
一、决定因素——决策者观念的转变 | 第131-134页 |
二、当务之急——承办死刑案件实务工作者观念的转变 | 第134-137页 |
三、变革根本——普通民众观念的转变 | 第137-140页 |
结语 | 第140-141页 |
中外文参考文献 | 第141-148页 |
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| 第148-149页 |
后记 | 第149-1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