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0页 |
| 目录 | 第10-12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2页 |
| ·课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20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| ·复合材料结构近场动力学研究现状 | 第17-20页 |
| 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| 第二章 近场动力学基本理论及其数值方法 | 第22-29页 |
| ·近场动力学简介 | 第22页 |
| ·近场动力学基本理论 | 第22-26页 |
| ·近场动力学数值方法 | 第26-2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7-29页 |
| 第三章 FRP 层压板的近场动力学模型建立 | 第29-35页 |
| ·FRP 材料层压板的近场动力学 3D 模型离散方法 | 第29页 |
| ·FRP 材料对点力函数构建 | 第29-33页 |
| ·微模量(micromodulus) | 第30-32页 |
| ·临界伸长率(critical stretch) | 第32-33页 |
| ·FRP 材料损伤模式定义 | 第33-3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第四章 FRP 层压板近场动力学分析程序开发 | 第35-46页 |
| ·计算平台 | 第35-36页 |
| ·软件平台 | 第36-39页 |
| ·软件安装步骤 | 第36-37页 |
| ·配置环境变量 | 第37页 |
| ·辅助设置 | 第37-39页 |
| ·程序设计与编写 | 第39-42页 |
| ·前处理程序的设计与编写 | 第40页 |
| ·求解器程序的设计与编写 | 第40-41页 |
| ·后处理程序的设计与编写 | 第41-42页 |
| ·程序功能及使用方法 | 第42页 |
| ·PDynaComp 程序计算效率 | 第42-45页 |
| ·常量内存与结构化数据优化技术 | 第42-43页 |
| ·优化前后程序计算效率比较 | 第43-44页 |
| ·相对于 CPU 计算的加速比 | 第44-4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| 第五章 含圆孔层压板拉伸试验 | 第46-49页 |
| ·试验简介 | 第46页 |
| ·试验设备 | 第46-47页 |
| ·拉伸试验机 | 第46-47页 |
| ·摄像设备 | 第47页 |
| ·试验件准备 | 第47页 |
| ·试验步骤 | 第47-4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第六章 含中心大缺口的单向层压板分析 | 第49-55页 |
| ·计算模型 | 第49-50页 |
| ·弹性变形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·损伤扩展分析 | 第51-53页 |
| ·破坏模式分析 | 第53-5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| 第七章 含圆孔准各向同性层压板分析 | 第55-60页 |
| ·计算模型 | 第55页 |
| ·弹性变形分析 | 第55-56页 |
| ·损伤扩展分析 | 第56-58页 |
| ·破坏模式分析 | 第58-5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| 第八章 全文总结 | 第60-63页 |
| ·主要工作总结 | 第60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60-6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8页 |
| 致谢 | 第68-70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