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分则论文

见危不救入罪化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导言第10-11页
第一章 见危不救概念界定第11-15页
 第一节 “危”的概念辨析第12-14页
  一、 期待被救助者之“危”第12页
  二、 被期待救助者之“危”第12-14页
 第二节 见危不救的类型及范围界定第14-15页
  一、 见危不救的类型第14-15页
  二、 应纳入我国刑法规制的“见危不救”概念之进一步明确第15页
第二章 见危不救入罪化之必要性及可行性探讨第15-23页
 第一节 见危不救入罪化之必要性第16-19页
  一、 见危不救行为具有普遍性第16页
  二、 见危不救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第16-17页
  三、 现有道德手段控制不力第17-18页
  四、 对见危不救行为处以刑罚符合刑法目的第18-19页
 第二节 见危不救入罪化之可行性第19-23页
  一、 我国有对见危不救行为入罪的立法传统第19-20页
  二、 符合人的个体性及社会性本质第20-21页
  三、 公民个人权利意识觉醒,传统伦理道德体系被打破,需要法律进行填补第21-22页
  四、 对刑法谦抑性原则的重新审视第22-23页
第三章 见危不救入罪化的理论突破第23-36页
 第一节 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的理论探究第23-34页
  一、 法律与道德关系嬗变第25-27页
  二、 道德的法律强制问题的提出第27页
  三、 道德的法律强制合理性分析第27-34页
 第二节 见危不救入罪化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第34-36页
第四章 我国见危不救罪之立法设置第36-46页
 第一节 犯罪构成第36-44页
  一、 客体方面第36-37页
  二、 客观方面第37-39页
  三、 主体方面第39-44页
  四、 主观方面第44页
 第二节 法条设置第44-46页
结语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52页
在读期间发表文献第52-53页
致谢第53-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意义及司法困境研析
下一篇: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