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行政法论文

我国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完善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引言第11-12页
一、绪论第12-17页
 (一) 研究依据及意义第12-13页
 (二) 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-15页
 (三) 研究方法第15-17页
二、突发事件应对的一般概念界定第17-28页
 (一) 突发事件概念第17-18页
  1. 突发事件的一般定义第17页
  2. 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定义第17-18页
 (二) 突发事件的特征第18-19页
  1. 突发事件的内在特征第18-19页
  2. 突发事件的外在特征第19页
 (三) 突发事件的具体分类第19-21页
  1. 依照照突发事件本身的成因来分第19-20页
  2. 依照突发事件的内在性质来分第20-21页
  3. 其它分类方法第21页
 (四) 我国突发事件应对主体的概况第21-25页
  1. 我国突发事件应对的主体第21-23页
  2. 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权力与权限第23-25页
 (五) 我国突发事件应对处理的现行依据第25-28页
  1. 我国突发事件应对处理的法律依据第25-26页
  2. 我国突发事件应对处理的原则依据第26-28页
三、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现状第28-37页
 (一) 美国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现状第28-33页
  1. 完善的突发事件应对预案体系第28页
  2. 较为完善的突发事件应对组织机构第28-30页
  3. 健全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体系第30-31页
  4. 先进的国家法制化进程第31-33页
 (二) 我国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现状第33-37页
  1. 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和法制进程第33-34页
  2. 单一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第34页
  3. 不健全的突发事件应对组织机构体系第34-35页
  4. 行政应急权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占据重要地位第35-37页
四、我国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缺陷第37-44页
 (一) 立法方面的缺陷第37-40页
  1. 突发事件应对立法的空白——以反恐法律为例第37页
  2. 宪法在突发事件情况下对基本权利界定的缺陷第37-38页
  3. 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法律较少且内容单一第38-39页
  4. 基本法律对公民权利的具体规定不足第39-40页
 (二) 执法层面的缺陷第40-44页
  1. 突发事件执法程序制度的缺陷第40-41页
  2. 突发事件执法监督机制的缺陷第41页
  3. 基本权利受到侵害后救济方面的缺陷第41-42页
  4. 突发事件执法主体多元化,各部门不协调统一第42页
  5. 突发事件中法律很难发挥作用,执法仍然倚重行政权力第42-44页
五、形成我国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缺陷的缘由第44-47页
 (一) 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有所欠缺第44页
 (二) 突发事件的科学应对机制体系尚未建立第44-45页
 (三) 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不足第45页
 (四) 突发事件的潜在的机遇无法有效把握第45-47页
六、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对的对策第47-55页
 (一) 立法层面的完善第47-51页
  1. 完善突发事件应对具体事项的立法内容第47-48页
  2. 完善宪法对突发事件公民基本权利的界定第48-49页
  3. 完善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种类第49-50页
  4. 完善在突发事件前提下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的具体规定第50-51页
 (二) 执法层面的完善第51-55页
  1. 完善突发事件执法程序的规定第51页
  2. 完善突发事件的执法监督的相关规定第51-52页
  3. 完善权力救济制度第52-53页
  4. 建立各部门的协调机制和统一的协调机构第53页
  5. 完善行政权力的行使的方式和途径第53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7页
致谢第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低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
下一篇:我国科技人才激励政策的问题与对策--基于政策内容维度的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