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分则论文

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研究--以陈某交通肇事案为视角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2页
引言第12-14页
第一章 交通肇事逃逸概述第14-27页
 一、 交通肇事“逃逸”的界定第14-21页
  (一) 交通肇事“逃逸”的含义第14-17页
  (二) 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性质第17-21页
 二、 交通肇事“逃逸”的构成第21-24页
  (一) 交通肇事“逃逸”的主观方面第21-22页
  (二) 交通肇事“逃逸”的客观方面第22-24页
 三、 交通肇事“逃逸”的处罚第24-27页
  (一) 交通肇事“逃逸”处罚的前提第24-25页
  (二) 交通肇事“逃逸”处罚的法理依据第25-27页
第二章 因逃逸致人死亡的“逃逸”第27-37页
 一、 “因逃逸致人死亡”的理解与适用第27-33页
  (一) “因逃逸致人死亡”的含义第27-29页
  (二) “因逃逸致人死亡”的构成要件第29-31页
  (三) “因逃逸致人死亡”的性质第31-33页
 二、 “因逃逸致人死亡”的罪过形式第33-37页
  (一) “因逃逸致人死亡”的主观罪过形式第33-34页
  (二) 对学者们观点的评析第34-37页
第三章 “因逃逸致人死亡”的规定评析第37-46页
 一、 “因逃逸致人死亡”的处罚根据:不作为犯第37-42页
  (一) “因逃逸致人死亡”的不作为来源表现形式第37-39页
  (二) “因逃逸致人死亡”的处罚第39-42页
 二、 “因逃逸致人死亡”共犯的规定第42-46页
  (一) “因逃逸致人死亡”共犯的缺陷第42-43页
  (二) “因逃逸致人死亡”共犯的处罚第43-46页
第四章 对“交通肇事逃逸”的立法完善第46-55页
 一、 肇事“逃逸”犯罪独立化的考量第46-52页
  (一) 肇事“逃逸”犯罪独立化必要性第46-48页
  (二) 肇事犯罪独立化的意义第48-49页
  (三) 国外交通肇事立法的借鉴第49-52页
 二、 肇事“逃逸”犯罪独立化的具体构造第52-55页
  (一) 对刑法第 133 条立法重构的表述第52-53页
  (二) 对立法重构的补充说明第53-55页
结语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58页
致谢第58页

论文共3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非财产性利益受贿的犯罪化研究
下一篇:罪刑均衡视野下的绑架罪法定刑配置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