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凰县生态环境保护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插图索引 | 第10-12页 |
附表索引 | 第12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19页 |
·概念释义 | 第13-14页 |
·生态环境 | 第13页 |
·环境与环境保护 | 第13页 |
·生态环境保护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14-17页 |
·选题的背景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状况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内容和目的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生态环境研究基本理论与评价模型 | 第19-30页 |
·生态环境质量研究的一般理论 | 第19-22页 |
·生态学理论 | 第19-21页 |
·景观生态学理论 | 第21页 |
·自然保护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2页 |
·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一般原则 | 第22-24页 |
·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与模型 | 第24-30页 |
·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 | 第24-26页 |
·污染源评价方法 | 第26-27页 |
·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| 第27-30页 |
第3章 凤凰县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| 第30-55页 |
·自然地理因子调查 | 第30-31页 |
·凤凰县生态环境现状研究 | 第31-48页 |
·主要自然资源调查 | 第31-34页 |
·生态质量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能源消耗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环境质量分析 | 第36-48页 |
·与周边县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 | 第48-55页 |
·能源消耗对比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污染物来源与类型对比 | 第49-52页 |
·环境基础设施对比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生态系统对比分析 | 第53-55页 |
第4章 凤凰县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| 第55-68页 |
·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确立及分析 | 第55-59页 |
·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确立 | 第55-56页 |
·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定性及量化分析 | 第56-59页 |
·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| 第59-64页 |
·生态敏感性分区 | 第59-61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区 | 第61-63页 |
·生态功能分区 | 第63-64页 |
·生态功能区定位与生态保护建设研究 | 第64-68页 |
·生态功能区的特征与定位 | 第64-65页 |
·生态保护与建设方向 | 第65-68页 |
第5章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科学组织 | 第68-88页 |
·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 | 第68-69页 |
·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措施研究 | 第69-82页 |
·自然保护区保护措施 | 第69-71页 |
·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| 第71-72页 |
·水生态资源保护措施 | 第72-73页 |
·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| 第73-74页 |
·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| 第74-75页 |
·矿产资源恢复与保护措施 | 第75-78页 |
·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| 第78-80页 |
·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| 第80-82页 |
·环境质量保护措施研究 | 第82-88页 |
·水环境质量保护研究 | 第82-84页 |
·大气环境质量保护研究 | 第84-85页 |
·固体废弃物治理措施 | 第85-87页 |
·声环境质量保护研究 | 第87-88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88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4页 |
致谢 | 第94-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