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1 导论 | 第10-16页 |
·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·传统政府投融资模式 | 第11-12页 |
·市场化投融资模式 | 第12-13页 |
·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述评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5-16页 |
·可能的创新 | 第15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15-16页 |
2 国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探索 | 第16-23页 |
·韩国新村运动中的经验借鉴 | 第16-17页 |
·政府在新村运动中的财政支持 | 第16-17页 |
·金融体系在新村运动中的资金支持 | 第17页 |
·政策法规在新村运动中的制度支持 | 第17页 |
·日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总结 | 第17-19页 |
·政府投入是农村发展的主要资金渠道 | 第17-18页 |
·金融体系对农村的有力支持 | 第18-19页 |
·法律规范是农村发展的坚实保障 | 第19页 |
·美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经验借鉴 | 第19-23页 |
·基础设施融资渠道的多样化 | 第19-20页 |
·金融市场建设的规范化 | 第20-21页 |
·支农政策实施的法制化 | 第21-23页 |
3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现状研究 | 第23-34页 |
·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现状分析 | 第23-30页 |
·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总量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结构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主要的几种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现状 | 第25-30页 |
·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融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| 第30-34页 |
·财政投入不充足 | 第30-31页 |
·融资结构欠合理 | 第31-32页 |
·投融资主体较单 | 第32-33页 |
·融资效益不理想 | 第33-34页 |
4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效果的实证分析 | 第34-39页 |
·模型构建 | 第34-3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4页 |
·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效果衡量指标选择 | 第34-35页 |
·模型构建 | 第35页 |
·数据来源及说明 | 第35-36页 |
·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回归结果 | 第36-37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37页 |
·结论 | 第37-39页 |
5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选择与创新 | 第39-50页 |
·有效选择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原则 | 第39-41页 |
·争取有限追索融资 | 第39页 |
·分担项目风险 | 第39-40页 |
·降低融资成本 | 第40页 |
·处理好项目投融资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| 第40页 |
·处理好项目投资者的近期融资战略和远期融资战略 | 第40页 |
·争取实现资产负债表外融资 | 第40-41页 |
·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具体选择 | 第41-46页 |
·项目分类理论 | 第41页 |
·农村基础设施的分类及其特点 | 第41-42页 |
·三类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选择 | 第42-46页 |
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的有效选择与创新——以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为例 | 第46-50页 |
·三垛镇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融资现状 | 第46页 |
·多种融资方式结合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 | 第46-48页 |
·PPP融资模式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| 第48-50页 |
6 完善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政策建议 | 第50-56页 |
·转变政府角色,完善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中的职能定位 | 第50-51页 |
·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金融支持体系 | 第51-52页 |
·完善农村投融资领域的相关政策、法规 | 第52-53页 |
·构建多元化的供给体系 | 第53页 |
·构建农村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机制 | 第53-54页 |
·充分发挥社会和农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