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目录 | 第9-12页 |
1 绪论 | 第12-20页 |
·论文的研究背景 | 第12-15页 |
·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车辆通信网的发展及现状 | 第15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7-18页 |
·论文的章节安排 | 第18-1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
2 车载自组织网络(VANET) | 第20-37页 |
·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(Mobile Ad Hoc Network) | 第20-22页 |
·车载自组织网络(Vehicular Ad Hoc Network) | 第22-26页 |
·VANET的特点 | 第24-25页 |
·VANET的应用 | 第25-26页 |
·VANET路由协议 | 第26-36页 |
·DSDV(Destination-Sequenced Distance-Vector Routing)路由协议 | 第28-29页 |
·DSR(Dynamic Source Routing)路由协议 | 第29-32页 |
·AODV(Ad Hoc On-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)路由协议 | 第32-34页 |
·LAR(Location aided routing)路由协议 | 第34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3 VANET中高速公路移动模型和安全行驶模型的研究 | 第37-48页 |
·自组织网络中经典的实体节点移动模型 | 第37-40页 |
·随机步行运动模型(Random Walk mobility model,RW) | 第37-38页 |
·随机方向移动模型(Random Direction mobility model,RD) | 第38页 |
·随机路点移动模型(Random Waypoint mobility model,RWP) | 第38-39页 |
·高斯—马尔科夫移动模型(Gauss-Markov mobility model,GM) | 第39页 |
·高速公路移动模型(Freeway mobility model,FM) | 第39-40页 |
·利用VanetMobiSim搭建高速公路行车模型 | 第40-43页 |
·VanetMobiSim交通仿真工具 | 第41-42页 |
·高速公路车辆运动仿真模型 | 第42-43页 |
·对高速公路场景下行车安全距离的分析 | 第43-47页 |
·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距离的概念 | 第43页 |
·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距离(S)的计算公式 | 第43-45页 |
·高速公路车辆行车低于安全距离追尾碰撞实例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4 适用于高速公路车辆预警信息传递的VANET路由协议 | 第48-68页 |
·高速公路场景下VANET路由协议所面临的问题 | 第48-49页 |
·基于AODV的HWIM路由协议的设计 | 第49-57页 |
·HWIM协议中按节点运动方向对转发节点进行限定 | 第49-50页 |
·HWIM协议中对路由分组消息类型的设置 | 第50-52页 |
·HWIM中基于不同消息类型的路由请求发送规则 | 第52-53页 |
·HWIM中对于中间节点转发区域角度的动态设置 | 第53-55页 |
·转发角度的计算 | 第55-57页 |
·HWIM路由协议的数据结构的设计 | 第57-63页 |
·HWIM的路由请求(RREQ)报文格式 | 第57-59页 |
·HWIM的路由应答(RREP)报文格式 | 第59-60页 |
·HWIM的路由错误(RERR)报文格式 | 第60-61页 |
·HWIM的Hello消息格式 | 第61页 |
·HWIM中节点维护的数据结构 | 第61-63页 |
·HWLM的路由建立过程 | 第63-67页 |
·HWIM路由请求消息的产生过程 | 第63-64页 |
·HWIM路由请求消息的转发处理步骤 | 第64-66页 |
·HWIM路由应答消息的产生和处理方法 | 第66-6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5 仿真实验 | 第68-86页 |
·NS-2网络仿真工具 | 第68-70页 |
·NS2的核心结构 | 第68-69页 |
·NS2进行网络模型仿真的基本流程 | 第69-70页 |
·运用NS2对VANET网络进行模拟仿真 | 第70-75页 |
·HWIM路由协议的模拟仿真与性能分析 | 第75-80页 |
·HWIM路由协议的实现 | 第75-76页 |
·对HWIM路由协议进行仿真测试 | 第76-77页 |
·仿真移动节点模型设置 | 第77页 |
·仿真环境的搭建 | 第77-80页 |
·网络路由协议性能的评价指标 | 第80-81页 |
·测试结果分析 | 第81-8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5-86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86-88页 |
·全文总结 | 第86-87页 |
·展望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2页 |
作者简历 | 第92-94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