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绪论 | 第8-13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二、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8-10页 |
三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四、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收视格局裂变—新媒体构建中国电视剧新的传播环境 | 第13-22页 |
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剧传播的媒介环境 | 第13-18页 |
一、新媒体打破传统媒体收视率暴政 | 第14-15页 |
二、网络用户规模扩张促进网站视频的繁荣 | 第15-18页 |
三、海外引进剧掀起传播热潮 | 第18页 |
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剧传播的社会文化环境 | 第18-22页 |
一、社会急剧转型刺激大众文化消费 | 第19-20页 |
二、电视剧消费需求多样化与个性化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收视群体崛起—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电视剧受众的新特点 | 第22-31页 |
第一节 受众—传播的起点与归宿 | 第22-25页 |
一、受众是传播效果的检验者 | 第22-23页 |
二、中国电视剧受众角色嬗变 | 第23-25页 |
第二节 新一代电视剧迷的崛起 | 第25-31页 |
一、受众社会结构:年轻受众回归 | 第25-27页 |
二、受众接受心理:“俯首接受”到“互动狂欢” | 第27-29页 |
三、受众收视习惯:“黄金时间”到“我的时间”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收视空间扩张—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电视剧传播的新特征 | 第31-46页 |
第一节 传播内容的延伸 | 第31-35页 |
一、使用与满足:电视剧美学风格的突破 | 第31-33页 |
二、大众设置“议程”:内容传播的新困境 | 第33-35页 |
第二节 播出模式的创新 | 第35-37页 |
一、台网联动——议程设置的交互影响 | 第35-36页 |
二、网络首播——受众观影模式的转变 | 第36-37页 |
第三节 营销推广的拓展 | 第37-42页 |
一、新媒体丰富营销手段,实现电视剧的整合传播 | 第37-39页 |
二、新媒体凸显网络口碑,提升精品剧的多次轮播价值 | 第39-41页 |
三、新媒体延长生命周期,增强不热门剧传播的长尾效应 | 第41-42页 |
第四节 渠道多元化的电视剧版权问题 | 第42-46页 |
一、版权之争,受众规模与成本收益的考量 | 第42-44页 |
二、盗播肆行,把关人缺失与市场秩序的考量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延续收视传奇—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电视剧传播策略 | 第46-54页 |
第一节 传播策略的选择 | 第46-50页 |
一、利用新媒体调研平台,精准把握审美期待 | 第46-47页 |
二、融合多媒体联动播出,实现传播协同效应 | 第47-48页 |
三、把握电视剧艺术品质,强化传播本体创新 | 第48-49页 |
四、加强新媒体版权管理,净化媒体播出环境 | 第49-50页 |
第二节 传播发展趋势的探寻 | 第50-54页 |
一、更多引入互动元素,建构共通意义空间 | 第50-51页 |
二、传播渠道多元扩张,走分众化传播之路 | 第51-52页 |
三、口碑传播不断升级,意见领袖地位凸显 | 第52页 |
四、营销空间日益拓宽,品牌传播逐渐增值 | 第52-54页 |
结语 | 第54-55页 |
附录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