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凌生态园林城市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思想的探索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·研究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·理论依据 | 第11-12页 |
·生态园林城市是杨凌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| 第12-14页 |
·杨凌发展生态园林景观具有深远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杨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具有完备的条件 | 第13页 |
·杨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具备的独特优势 | 第13-14页 |
·相关概念说明 | 第14-15页 |
·生态园林城市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外研究和实践概况 | 第15-18页 |
·国外研究和实践概况 | 第15-17页 |
·国内研究和实践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思路和内容 | 第18-20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杨凌生态园林城市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现状分析 | 第20-25页 |
·杨凌城市概况 | 第20-22页 |
·区位条件 | 第20页 |
·历史沿革 | 第20-21页 |
·自然条件 | 第21页 |
·自然资源 | 第21-22页 |
·杨凌生态园林城市环境景观建设现状 | 第22-23页 |
·杨凌各类绿地的功能与分布面积 | 第22-23页 |
·绿化率及人均绿地面积 | 第23页 |
·杨凌生态园林城市环境景观规划主要问题分析 | 第23-25页 |
·生态园林绿地环境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| 第23页 |
·生态园林绿地质量分析 | 第23页 |
·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建设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城市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分析 | 第24页 |
·生态环境问题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生态园林城市环境景观创建模式 | 第25-31页 |
·规划设计主要方法 | 第25页 |
·规划设计案例 | 第25-28页 |
·新加坡 | 第25-26页 |
·库里蒂巴 | 第26页 |
·珠海市 | 第26-27页 |
·上海市 | 第27-28页 |
·生态园林城市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经验分析 | 第28-31页 |
·规划先行 | 第28页 |
·组织保证 | 第28-29页 |
·资金落实 | 第29页 |
·社会广泛参与 | 第29页 |
·艺术化的景观规划理念 | 第29页 |
·完善绿地的功能分区 | 第29-30页 |
·绿地系统网络建设 | 第30-31页 |
第四章 杨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战略构想 | 第31-41页 |
·指导思想 | 第31页 |
·基本原则 | 第31-32页 |
·坚持以人为本 | 第31页 |
·坚持环境优先 | 第31页 |
·坚持地方特色 | 第31页 |
·坚持生物多样性 | 第31页 |
·坚持因地制宜 | 第31-32页 |
·坚持可操作性 | 第32页 |
·坚持前瞻性 | 第32页 |
·战略思路 | 第32-41页 |
·规划目标 | 第32-34页 |
·环境景观结构设计 | 第34-35页 |
·主城区环境景观分区建设目标及控制要点 | 第35-41页 |
第五章 杨凌生态园林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和途径 | 第41-51页 |
·杨凌出入口景观印象设计 | 第41-43页 |
·西宝高速入口 | 第41-43页 |
·其它入口处 | 第43页 |
·主要的街景及交叉口环境景观设计 | 第43-45页 |
·渭惠路 | 第43-44页 |
·对现有渭惠渠园林景观改造的几种构想 | 第44页 |
·主路段园林景观设计 | 第44-45页 |
·主要集散场所环境景观设计 | 第45页 |
·河堤路(渭河)及周边园林环境景观设计 | 第45-46页 |
·河堤路设计方法 | 第45-46页 |
·渭河滨水专类园区景观规划 | 第46-47页 |
·芦苇荡景园规划 | 第46页 |
·荷花苑景园规划 | 第46页 |
·农田景观规划 | 第46页 |
·湿地公园规划 | 第46-47页 |
·杨凌生态园林环境景观中的绿道设计 | 第47-48页 |
·基本概念 | 第47页 |
·绿道的作用 | 第47页 |
·绿道规划的原则 | 第47-48页 |
·杨凌绿道规划 | 第48页 |
·高新技术产业区景观设计 | 第48-49页 |
·苗木繁育推广基地 | 第49页 |
·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和维护管理 | 第49-51页 |
·法制保障 | 第49页 |
·行政组织保障 | 第49-50页 |
·科学技术措施保障 | 第50-51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