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3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1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外保护性耕作对杂草的影响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耕作制度对杂草的影响 | 第14页 |
·轮作对杂草的影响 | 第14-15页 |
·施肥对杂草的影响 | 第15页 |
·秸秆还田或覆盖对杂草的影响 | 第15-16页 |
·国内外保护性耕作除草技术研究 | 第16-20页 |
·化学除草技术 | 第16-18页 |
·机械除草技术 | 第18页 |
·生物控草技术 | 第18-19页 |
·培育抗除草剂作物品种 | 第19页 |
·电除草技术 | 第19页 |
·热除草技术 | 第19-20页 |
·存在问题与论文设计思路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麦油轮作区保护性耕作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| 第21-27页 |
·研究调查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田间调查 | 第21页 |
·调查数据的计算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物种优势度等级及类群划分 | 第22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6页 |
·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种类 | 第22-23页 |
·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群落组成 | 第23-25页 |
·青海各地区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| 第25-26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麦油轮作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杂草发生的影响 | 第27-33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7-28页 |
·试验处理及方法 | 第27页 |
·耕作方式及机械 | 第27-28页 |
·试验地基本情况 | 第2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春小麦田杂草的出苗动态 | 第28-29页 |
·春油菜田杂草的出苗动态 | 第29页 |
·秸秆还田对不同耕作方式下农田杂草发生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30-33页 |
第四章 保护性耕作田杂草群落演替趋势研究 | 第33-37页 |
·研究调查方法 | 第33-34页 |
·田间调查 | 第33页 |
·调查数据的计算方法 | 第33-34页 |
·物种优势度等级及类群划分 | 第3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35-37页 |
第五章 麦油轮作区不同耕作方式下杂草化学防控技术研究 | 第37-46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7-38页 |
·供试作物 | 第37页 |
·化学药剂 | 第37页 |
·耕作方式及机械 | 第37-38页 |
·试验处理及方法 | 第38页 |
·试验地概况 | 第3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8-44页 |
·不同耕作方式下除草剂对春小麦田杂草的控制作用 | 第38-41页 |
·不同耕作方式下除草剂对春油菜田杂草控制作用 | 第41-43页 |
·春油菜田多年生菊科杂草的化学控制 | 第43-44页 |
·讨论 | 第44-46页 |
第六章 全文结论 | 第46-49页 |
·青海麦油轮作区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种类 | 第46页 |
·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群落组成 | 第46-47页 |
·青海各地区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| 第47页 |
·不同耕作方式杂草发生规律 | 第47页 |
·保护性耕作田杂草群落演替趋势研究 | 第47-48页 |
·不同耕作方式下除草剂对麦油轮作区杂草的控制作用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7-58页 |
在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