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--自动控制理论论文

基于系统逆的鲁棒二自由度控制方法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23页
   ·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·跟踪控制技术第13-15页
   ·系统逆控制第15-16页
   ·二自由度控制方法第16-21页
     ·基本原理第17-19页
     ·设计思想第19页
     ·研究现状第19-21页
   ·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-22页
   ·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22-23页
第二章 基于 H_∞最优逆前馈和鲁棒反馈控制的二自由度控制方法第23-43页
   ·引言第23-24页
   ·问题描述第24-25页
   ·H_∞最优逆系统前馈控制器设计第25-31页
     ·H_∞最优系统逆第25-31页
     ·控制器的时域实现第31页
   ·H_∞鲁棒反馈控制器设计第31-36页
     ·H_∞混合灵敏度设计方法第31-35页
     ·设计流程第35-36页
   ·仿真实验第36-42页
     ·系统描述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前馈控制器设计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反馈控制器设计第38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8-4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2-43页
第三章 混合 H_2/H_∞鲁棒二自由度控制方法第43-63页
   ·引言第43-44页
   ·问题描述第44-46页
   ·改进的 H_2/H_∞线性矩阵不等式第46-47页
   ·基于 H_2最优逆的前馈控制器设计第47-52页
     ·H_2最优系统逆第47-52页
     ·控制器的时域实现第52页
   ·混合 H_2/H_∞鲁棒反馈控制器设计第52-57页
     ·H_2/H_∞LMI 表达式第52-57页
     ·设计流程第57页
   ·仿真研究第57-62页
     ·系统描述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前馈控制器设计第58-59页
     ·反馈控制器设计第59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9-6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2-63页
第四章 基于内模的鲁棒逆前馈/反馈二自由度控制方法第63-79页
   ·引言第63-64页
   ·问题描述第64-67页
     ·系统结构第64-65页
     ·设计目标第65-67页
   ·基于内模的干扰补偿器设计第67-71页
     ·系统模型第67-69页
     ·扰动补偿器第69-71页
   ·鲁棒逆前馈控制器设计第71-73页
   ·鲁棒反馈控制器设计第73-74页
   ·仿真研究第74-78页
     ·系统描述第74-75页
     ·干扰补偿器设计第75页
     ·前馈控制器设计第75页
     ·反馈控制器设计第75-76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6-7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8-79页
第五章 基于系统逆的 MIMO 鲁棒二自由度控制方法第79-102页
   ·引言第79-81页
   ·问题描述第81-83页
   ·静态预补偿器设计第83-85页
   ·鲁棒逆前馈控制器设计第85-90页
   ·鲁棒反馈控制器设计第90-92页
   ·仿真研究第92-101页
     ·系统描述第92-94页
     ·预补偿器设计第94页
     ·前馈控制器设计第94-96页
     ·反馈控制器设计第96-98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及分析第98-10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1-102页
第六章 结论第102-105页
   ·本文的主要贡献第102-104页
   ·下一步工作的展望第104-105页
致谢第105-106页
参考文献第106-118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18-120页

论文共12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IP网络流量规划关键问题研究
下一篇:谈判者合作动机对谈判过程和结果的影响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