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1-5页 |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目录 | 第7-10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16页 |
| ·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0页 |
| ·分布式电源的概述 | 第10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| ·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| 2 DG 并网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| 第16-36页 |
| ·配电网保护的配置 | 第16-17页 |
| ·DG 并网对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影响 | 第17-31页 |
| ·DG 的分流作用对保护的影响 | 第17-19页 |
| ·DG 的正向助增作用对保护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| ·DG 的反向助增作用对保护的影响 | 第20-23页 |
| ·算例仿真 | 第23-31页 |
| ·结论 | 第31页 |
| ·DG 并网对自动重合闸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| ·DG 并网对馈线自动化装置配合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| 3 配电网传统保护装置和整定原则的改进 | 第36-58页 |
| ·线路保护超范围问题的解决方案 | 第36-41页 |
| ·理论研究 | 第36-40页 |
| ·仿真实验 | 第40-41页 |
| ·线路保护无法判断故障方向问题的解决方案 | 第41-51页 |
| ·理论研究 | 第41-46页 |
| ·仿真实验 | 第46-51页 |
| ·线路保护灵敏度下降问题的解决方案 | 第51-56页 |
| ·理论研究 | 第51-55页 |
| ·仿真实验 | 第55-56页 |
| ·重合器和熔断器配合的改进 | 第56页 |
| ·重合器与电压时间型分段器配合的改进 | 第56-5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| 4 基于对等式通信的网络保护策略研究 | 第58-78页 |
| ·对等式网络保护的概述 | 第58-59页 |
| ·对等式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| 第59-64页 |
| ·逻辑算法的实现 | 第59-62页 |
| ·过流方向的检测原理 | 第62页 |
| ·保护判据的建立 | 第62-63页 |
| ·后备保护的实现 | 第63-64页 |
| ·保护策略的流程 | 第64页 |
| ·高 DG 渗透配电网对等式网络保护的实现 | 第64-68页 |
| ·对等式网络保护容错性分析 | 第68-72页 |
| ·对等式网络保护的通信方式 | 第72-73页 |
| ·算例仿真 | 第73-7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6-78页 |
| 5 基于多 AGENT 技术的分布式智能保护策略研究 | 第78-98页 |
| ·基于多 Agent 技术的分布式智能保护系统的建立 | 第78-81页 |
| ·多 Agent 技术的概述 | 第78-79页 |
| ·含 DG 配电网多 Agent 的建模 | 第79-80页 |
| ·分布式智能保护系统的结构 | 第80-81页 |
| ·故障区域自适应搜索方法的研究 | 第81-90页 |
| ·基于电流综合量比幅的故障方向判定原理 | 第81-85页 |
| ·故障区域搜索的矩阵算法 | 第85-88页 |
| ·故障区域搜索方法的自适应性分析 | 第88-90页 |
| ·故障区段定位方法的研究 | 第90-94页 |
| ·基于电流比相法的故障区段定位原理 | 第90-92页 |
| ·故障区段定位的矩阵算法 | 第92-94页 |
| ·新型保护策略的具体流程 | 第94-95页 |
| ·算例仿真 | 第95-9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7-98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98-100页 |
| ·结论 | 第98-99页 |
| ·展望 | 第99-100页 |
| 附录 | 第100-10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2-106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106-108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0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