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Summary | 第4-6页 |
缩略词表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12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4页 |
1 柳属植物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2 山生柳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3 山生柳概述 | 第13-15页 |
·山生柳的资源分布 | 第13页 |
·山生柳的生物学特征 | 第13-14页 |
·山生柳的研究区概况 | 第14页 |
·山生柳的栽培和利用现状 | 第14-15页 |
4 遗传多样性研究概述 | 第15-19页 |
·柳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| 第15页 |
·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及进展 | 第15-16页 |
·遗传多样性研究概述 | 第15页 |
·遗传多样性的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分子标记 | 第16-19页 |
·形态标记方法检测遗传多样性 | 第18页 |
·细胞学标记检测遗传多样性 | 第18页 |
·生化(蛋白质)标记检测遗传多样性 | 第18-19页 |
5 DNA 分子标记检测遗传多样性 | 第19-23页 |
·SSR 简单序列重复(Single Sequence Repeats) | 第20-21页 |
·SSR 分子标记的类型 | 第21页 |
·SSR 分子标记的特点 | 第21页 |
·SSR 分子标记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·SSR 引物的开发 | 第22页 |
·问题与展望 | 第22-23页 |
6 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| 第23-24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23页 |
·研究目标和内容 | 第23-24页 |
·SSR 分子标记技术路线 | 第24页 |
第三章 山生柳 SSR-PCR 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的 SSR 分析 | 第24-46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4-26页 |
2 试剂与仪器 | 第26-29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26页 |
·常用仪器及耗材 | 第26页 |
·凝胶电泳的配置及银染步骤 | 第26-28页 |
·凝胶溶液的配制 | 第26-27页 |
·银染步骤 | 第27-28页 |
·拍照并统计条带 | 第28页 |
·引物合成 | 第28-29页 |
3 试验方法 | 第29-33页 |
·山生柳基因组 DNA 的提取 | 第29-30页 |
·DNA 纯度检测 | 第30页 |
·SSR-PCR 反应体系的建立 | 第30-32页 |
·数据统计分析 | 第32-33页 |
4 结果分析 | 第33-43页 |
·山生柳基因组 DNA 检测分析 | 第33-35页 |
·山生柳 SSR-PCR 体系优化结果分析 | 第35-38页 |
·正交设计直观结果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单因子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反应程序的正交试验设计电泳结果 | 第37页 |
·不同退火温度的优化 | 第37页 |
·不同上样量对聚丙烯酰胺电泳结果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·山生柳 SSR-PCR 扩增结果 | 第38-40页 |
·山生柳 SSR 扩增引物的筛选及种群的多态性 | 第38-40页 |
·山生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| 第40-43页 |
·山生柳的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 | 第42页 |
·山生柳的聚类分析 | 第42-43页 |
5 讨论 | 第43-46页 |
·DNA 的提取 | 第43页 |
·SSR-PCR 反应体系的建立 | 第43-44页 |
·山生柳遗传多样性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山生柳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| 第45-46页 |
·山生柳不同群体的遗传分化 | 第46页 |
第四章 山生柳不同海拔梯度遗传多样性的探究 | 第46-59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46-49页 |
·取样方法和 SSR 引物来源 | 第46-49页 |
·PCR 扩增和成果检测 | 第49页 |
·数据统计和分析 | 第49页 |
2. 结果和分析 | 第49-53页 |
·山生柳 SSR 扩增引物的筛选 | 第49-50页 |
·山生柳不同海拔梯度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| 第50-52页 |
·山生柳不同海拔梯度的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 | 第52-53页 |
·山生柳 9 个不同海拔的聚类分析 | 第53页 |
3 讨论 | 第53-59页 |
·获取 SSR 引物的方法 | 第53-54页 |
·杨柳引物扩增的通用性 | 第54页 |
·山生柳不同海拔居群的遗传分化 | 第54-56页 |
·山生柳种质资源的保护 | 第56-59页 |
·遗传多样性的保护 | 第56-57页 |
·山生柳种群的遗传改良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8-69页 |
导师简介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