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桥涵工程论文--各种桥梁论文--桥梁:按结构分论文--斜拉桥论文

广州大桥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7页
   ·斜拉桥概述第9页
   ·斜拉桥的发展趋势第9-10页
   ·斜拉桥施工控制第10-11页
   ·斜拉桥索塔锚固形式第11-13页
   ·索塔锚固区预应力束平面布置与构造第13-14页
   ·本文工程背景第14-16页
   ·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6-17页
第二章 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第17-35页
   ·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概述第17页
   ·确定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的原则第17-18页
   ·确定合理成桥状态的常见方法第18-24页
     ·指定状态法第19-21页
     ·无约束优化法——最小弯曲能量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有约束优化法第22-24页
   ·各种确定合理成桥状态方法的优缺点第24-25页
   ·综合法确定合理成桥状态方法第25-29页
     ·综合法确定合理成桥状态方法概述第25-27页
     ·综合法确定合理成桥索力步骤第27-29页
   ·算例——广州大桥合理成桥索力第29-34页
     ·广州大桥计算模型的建立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广州大桥合理成桥索力的确定第30-3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三章 斜拉桥施工监控第35-53页
   ·施工监控的目的第35页
   ·施工监控的原则第35-36页
   ·施工监控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第36页
   ·广州大桥测点布置及施工顺序第36-38页
     ·线形测点布置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应力测点布置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施工顺序第38页
   ·广州大桥最大双悬臂阶段数据分析第38-45页
     ·广州大桥最大双悬臂阶段的实测线形第38-41页
     ·广州大桥最大双悬臂阶段的中线偏位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广州大桥最大双悬臂阶段的实测索力第42页
     ·广州大桥最大双悬臂阶段应力实测数据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 ·广州大桥最大双悬臂阶段结果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·调索第45-52页
     ·索力调整的原因第45-46页
     ·索力调整的方法及要求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广州大桥 11 号节段的索力调整方案第47-49页
     ·广州大桥合拢后二次调索第49-5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2-53页
第四章 索塔模型试验第53-75页
   ·索塔模型试验目的及研究现状第53页
   ·索塔模型试验设计及模型制作第53-58页
     ·节段模型高度和位置的确定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加载方式和模型制作第54-55页
     ·试验测点布置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·混凝土表面应力测点布置图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·混凝土内部应力测点布置图第57页
       ·混凝土表面变形测点布置图第57-58页
   ·索塔模型试验结果第58-74页
     ·预应力钢束受力性能标定第58-59页
     ·预应力钢束孔道摩阻试验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·预应力钢束孔道摩阻损失试验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·预应力钢束有效应力及沿程分布第61页
     ·预应力钢束伸长量测试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·预应力钢束的理论伸长量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·预应力钢束的实测伸长量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·大曲率 U 形预应力钢束实测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偏差原因第64-65页
     ·混凝土表面应力测试结果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·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完成后混凝土表面测点应力结果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·分级施加斜拉索水平分力后混凝土表面测点应力结果第66-68页
     ·混凝土内部应力测试结果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·预应力张拉完成后混凝土内部测点应力结果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·分级施加斜拉索水平分力过程中混凝土内部测点应力结果第69-71页
     ·混凝土表面变形测点测试结果第71-73页
     ·加载过程中裂缝观测结果第73-7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4-75页
结论与展望第75-77页
参考文献第77-8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0-81页
致谢第81-82页
附件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集装箱码头翻箱问题研究
下一篇: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合料隔离层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