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中国哲学论文--先秦哲学(~前220年)论文--儒家论文--孔子(孔丘,公元前551~前479年)论文

孔子仁学的主体性哲学意蕴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7页
引言第7-10页
 (一) 选题意义第7-8页
 (二) 研究现状第8-10页
一、孔子仁学的理论来源第10-18页
 (一) 传统典籍中的“仁”第10-11页
  1、《诗经》中“仁”的理解第10-11页
  2、《尚书》中“仁”的理解第11页
 (二) 春秋时期的礼学第11-18页
  1、礼学的性质和作用第11-14页
  2、仁学对礼学的革新第14-18页
二、孔子仁学的主体性思想第18-29页
 (一) 主体性的含义第18-19页
 (二) 仁学的主体性特征第19-29页
  1、通过好学和内省提高主体的能动性第19-23页
  2、通过孝敬亲人自觉履行家庭伦理第23-24页
  3、通过爱人能动地实践价值目标第24-27页
  4、通过爱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第27-29页
三、孔子仁学主体性思想的现代意义第29-34页
 (一) 现代人所处时代特点及问题第29-30页
  1、市场经济时代第29页
  2、科技时代第29页
  3、信息时代第29页
  4、全球化时代第29-30页
 (二) 仁学主体性思想对现代人的作用第30-34页
  1、仁学主体思想可以培养人的“自爱”“自尊”意识第30-31页
  2、仁学主体思想可以培养独立的人格意识第31-32页
  3、仁学主体思想可以促进人德性的提升第32-34页
结语第34-35页
参考文献第35-38页
致谢第38页

论文共3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公共领域视野中的仁钦忠乃(巴德巴)
下一篇: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