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3页 |
Abstract | 第13-17页 |
绪论 | 第17-33页 |
一、 研究历史与现状 | 第17-21页 |
二、 研究对象 | 第21-29页 |
三、 研究内容 | 第29-33页 |
第一章 以宋代为背景的英雄传奇小说的发展历程 | 第33-80页 |
第一节 初兴期:元末明初至明中后期——《水浒传》、《大宋中兴通俗演义》、《南北宋志传》、《杨家府演义》 | 第33-52页 |
一、 作品简介 | 第34-50页 |
二、 本期特点总结 | 第50-52页 |
第二节 成熟期:清初到乾隆后期——《水浒后传》、《后水浒传》、《说岳全传》、《飞龙全传》、《说呼全传》 | 第52-68页 |
一、 作品简介 | 第53-64页 |
二、 本期特点总结 | 第64-68页 |
第三节 嬗变期:嘉庆至清末——《五虎平西前传》、《五虎平南后传》、《万花楼杨包狄演义》、《平闽全传》、《杨文广平南全传》、《后宋慈云走国全传》、《荡寇志》、《宋太祖三下南唐》 | 第68-80页 |
一、 作品简介 | 第68-77页 |
二、 本期特点总结 | 第77-80页 |
第二章 以宋代为背景的英雄传奇小说的思想内涵 | 第80-117页 |
第一节 爱国主义精神 | 第80-90页 |
一、 历史上的爱国主义 | 第81-84页 |
二、 以宋代为背景的英雄传奇小说中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| 第84-90页 |
第二节 儒家伦理思想对小说的影响 | 第90-105页 |
一、 儒家“仁政王道”思想在小说中的体现 | 第94-96页 |
二、 “忠”、“义”在小说中的艺术演绎 | 第96-105页 |
第三节 小说中的宗教色彩 | 第105-117页 |
一、 道教对小说的影响 | 第105-108页 |
二、 佛教对小说的影响 | 第108-113页 |
三、 阴阳五行学说在小说中的表现 | 第113-117页 |
第三章 以宋代为背景的英雄传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| 第117-169页 |
第一节 正统英雄形象 | 第120-134页 |
一、 宋江与岳飞形象比较 | 第121-126页 |
二、 杨六郎与岳飞形象比较 | 第126-130页 |
三、 赵匡胤——真命天子与市井豪侠的奇妙统一 | 第130-134页 |
第二节 喜剧英雄形象 | 第134-147页 |
一、 喜剧英雄形象的特征 | 第135-140页 |
二、 别具一格的喜剧形式 | 第140-142页 |
三、 喜剧英雄形象在人物体系中的作用 | 第142-144页 |
四、 喜剧英雄形象广受欢迎的原因 | 第144-147页 |
第三节 女性英雄形象及女性观的演变 | 第147-160页 |
一、 水浒系列作品中的女英雄形象及女性观的演变 | 第148-154页 |
二、 杨家将系列小说、《说岳全传》、《飞龙全传》中的女英雄形象… | 第154-160页 |
第四节 反面人物形象 | 第160-169页 |
一、 奸臣 | 第160-164页 |
二、 昏君 | 第164-166页 |
三、 敌酋 | 第166-169页 |
第四章 以宋代为背景的英雄传奇小说的审美特征 | 第169-194页 |
第一节 英雄形象的典型崇高 | 第169-174页 |
第二节 情节结构的奇幻 | 第174-182页 |
一、 谋篇布局之奇 | 第174-178页 |
二、 故事情节之奇 | 第178-182页 |
第三节 浓郁的悲剧色彩 | 第182-194页 |
一、 英雄人物的悲剧首先是道德的悲剧 | 第184-187页 |
二、 英雄人物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、社会的悲剧 | 第187-188页 |
三、 英雄人物的悲剧所体现出的人本悲剧 | 第188-190页 |
四、 “中和”传统文化意识下的英雄悲剧二重性 | 第190-194页 |
第五章 以宋代为背景的英雄传奇小说兴盛的原因 | 第194-207页 |
第一节 文学原因 | 第194-199页 |
第二节 社会原因 | 第199-207页 |
一、 经济原因 | 第199-201页 |
二、 政治原因 | 第201-203页 |
三、 军事原因 | 第203页 |
四、 思想原因 | 第203-207页 |
余论 | 第207-212页 |
一、 以宋代为背景的英雄传奇小说的历史局限 | 第207-208页 |
二、 英雄传奇小说在清代的分流 | 第208-210页 |
三、 英雄传奇小说的传统在现当代复苏 | 第210-21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12-220页 |
致谢 | 第220-22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221-222页 |
附件 | 第22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