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前言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的开端及发展 | 第10-15页 |
第一节 当代文学概念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当代文学史概念命名的历史背景 | 第11-15页 |
一、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对文学史的影响 | 第11-12页 |
二、新文学及现代文学史的延续 | 第12-15页 |
第二章 当代文学史著概览 | 第15-29页 |
第一节 80年代以前的当代文学史编纂 | 第15-17页 |
第二节 80年代的当代文学史编纂 | 第17-19页 |
第三节 “当代文学”能否写史的争论 | 第19-20页 |
第四节 1985年以后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热潮 | 第20-29页 |
一、“20世纪大文学观”的提出 | 第21-24页 |
二、“重写文学史”的提出 | 第24-29页 |
第三章 当代文学史集体编纂向个人化书写的转变 | 第29-39页 |
第一节 当代文学史的集体编纂 | 第29-31页 |
一、集体编纂的特点 | 第29-30页 |
二、个性并存的集体编纂 | 第30-31页 |
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个人化书写 | 第31-33页 |
第三节 当代文学史家及其代表史著解读 | 第33-39页 |
一、洪子诚的《中国当代文学史》与陈思和的《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》 | 第33-36页 |
二、其他几部有影响的当代文学史著作 | 第36-39页 |
第四章 当代文学史编纂的进步 | 第39-42页 |
第一节 当代文学史个案分析——郭小川现象 | 第39-40页 |
第二节 海峡两岸当代文学史 | 第40-42页 |
结语——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未来的思考 | 第42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53页 |
附录 | 第53-59页 |
后记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