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插图索引 | 第9-10页 |
附表索引 | 第10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2-16页 |
·国际关于金融监管问题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关于金融监管问题的研究 | 第13-15页 |
·协同学在经济和管理领域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| 第16-17页 |
·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| 第17-19页 |
·主要创新点 | 第17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6页 |
·金融监管概述 | 第19-20页 |
·金融监管的定义 | 第19页 |
·金融监管的原则 | 第19-20页 |
·金融监管的相关理论 | 第20-21页 |
·协同学理论及其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 | 第21-26页 |
·协同学理论 | 第21-23页 |
·协同学应用于金融监管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金融监管的协同学定义 | 第24-26页 |
第3章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演进和现状分析 | 第26-33页 |
·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历史沿革 | 第26-27页 |
·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金融监管 | 第26页 |
·转轨时期的金融监管 | 第26-27页 |
·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 | 第27-28页 |
·我国银行业监管模式 | 第27页 |
·我国证券业监管模式 | 第27页 |
·我国保险业监管模式 | 第27-28页 |
·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3页 |
·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 | 第28-29页 |
·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3页 |
第4章 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评价 | 第33-45页 |
·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界定 | 第33页 |
·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现状 | 第33-36页 |
·国内协调监管 | 第33-34页 |
·国际协调监管 | 第34-36页 |
·金融监管系统的内部运动 | 第36-37页 |
·金融监管协同度 | 第37-39页 |
·金融监管协同度的概念 | 第37页 |
·金融监管协同度模型 | 第37-38页 |
·模型的意义 | 第38-39页 |
·金融监管协同度的测算 | 第39-42页 |
·指标选取 | 第39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39-40页 |
·计算结果 | 第40-41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不足之处 | 第42-45页 |
·监管主体不健全 | 第43页 |
·监管人员素质不高 | 第43页 |
·信息共享不足 | 第43页 |
·缺少有力的约束机制 | 第43-44页 |
·监管部门各自为政 | 第44-45页 |
第5章 建立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对策 | 第45-49页 |
·健全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主体 | 第45页 |
·培养协调合作有效运行所需的专业人才 | 第45-46页 |
·构建畅通的信息共享平台 | 第46页 |
·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安排 | 第46-47页 |
·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 | 第47-49页 |
结论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