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个水稻亚种间新组合高产机理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19页 |
1 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目标与育种技术路线 | 第11-12页 |
2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| 第12-13页 |
3 超级杂交稻理想株型理论研究 | 第13-14页 |
4 超级杂交水稻高产生理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干物质量积累 | 第14页 |
·LAI、叶绿素含量和光和速率 | 第14-15页 |
·程氏指数 | 第15页 |
5 我国超级杂交水稻存在的问题 | 第15-16页 |
·广适性不强 | 第15-16页 |
·优质高产协调性不够 | 第16页 |
·良种未能与良法结合 | 第16页 |
6 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展望 | 第16-17页 |
·进一步提高超级稻品质与综合抗性 | 第16页 |
·高产与抗倒伏矛盾的调和是研究的重点 | 第16-17页 |
·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的主要途径 | 第17页 |
·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与适宜栽培技术同步研究 | 第17页 |
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形态机理研究 | 第19-28页 |
1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19-21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19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19-21页 |
·田间种植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测定项目及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21页 |
2 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21-27页 |
·亲本程氏指数测定 | 第21-23页 |
·父本R292程氏指数 | 第21-22页 |
·母本培矮64S程氏指数测定 | 第22页 |
·母本Y58S程氏指数测定 | 第22-23页 |
·穗层和剑叶叶层结构 | 第23页 |
·倒三叶形态表现 | 第23-24页 |
·叶片卷曲度及叶片披垂度 | 第24-25页 |
·穗粒性状结果与分析 | 第25-26页 |
·穗部性状结果 | 第25页 |
·穗部性状与干物质相关性分析 | 第25-26页 |
·主要株型指标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| 第26-27页 |
3 小结与讨论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生理机理研究 | 第28-39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9页 |
·田间种植方法 | 第29页 |
·测定内容与方法 | 第29-30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8页 |
·供试组合干物质积累变化规律 | 第30-32页 |
·供试组合不同部位干物质积累变化规律 | 第32-34页 |
·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总量表现 | 第34页 |
·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 | 第34-35页 |
·齐穗期和成熟期植株不同部位的干物质量 | 第35-36页 |
·叶面积指数 | 第36-37页 |
·各个时期叶面积指数 | 第36页 |
·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积累量的相关性 | 第36-37页 |
·叶绿素含量 | 第37页 |
·丙二醛含量及相关性表现 | 第37-38页 |
·丙二醛含量 | 第37-38页 |
·丙二醛含量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| 第38页 |
3 小结与讨论 | 第38-39页 |
总结与讨论 | 第39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