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矿床学论文--矿床分类论文--燃料矿床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论文

白豹油田长3、长4+5储层评价及含油有利区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7页
第一章 绪论第7-11页
   ·研究目的与意义第7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-8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8页
   ·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第8-9页
   ·主要研究成果第9-10页
   ·创新点第10-11页
第二章 油藏地质特征第11-21页
   ·油田概况第11-12页
   ·地层划分与对比第12页
   ·地质构造特征第12-13页
   ·区域油藏特征第13-14页
   ·储层特征第14-21页
     ·储层岩石学特征第14-17页
     ·储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第17-19页
     ·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影响特征第19-21页
第三章 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有利沉积微相带第21-35页
   ·测井资料划分沉积微相第21-29页
     ·利用测井资料划分沉积微相的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沉积体系特征第22页
     ·主要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利用自然电位和自然伽玛测井曲线评价有利沉积微相带第24-29页
   ·单渗砂层能量厚度划分有利沉积微相带第29-35页
     ·利用单渗砂层能量厚度划分有利沉积微相带的方法第29-31页
     ·沉积微相剖面特征第31-33页
     ·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第33-35页
第四章 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储层参数及有效厚度研究第35-48页
   ·测井储层参数及其图版标准研究第35-42页
     ·岩性图版及其电性标准第35-37页
     ·孔隙度研究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渗透率研究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原始含油饱和度研究第39-42页
   ·油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研究第42-45页
   ·长3、长4+5储层测井解释及成果第45-48页
第五章 储层综合评价第48-64页
   ·灰色系统理论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第48-54页
     ·灰色系统理论储层流动单元分类评价方法第48-51页
     ·储层流动单元原理和划分方法第51-54页
   ·利用储层流动单元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第54-58页
     ·流动单元的岩性特征第55页
     ·流动单元的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第55-56页
     ·砂岩储集层综合评价及其指标第56-58页
   ·长3、长4+5储层含油有利区预测第58-64页
     ·长3、长4+5储层含油有利区面积圈定和有效厚度确定方法准则第58-59页
     ·长3、长4+5储层含油有利区划分标准第59-60页
     ·有利区预测第60-64页
第六章 结论与认识第64-66页
致谢第66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70-71页
详细摘要第71-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榆林气田南区气藏动态精细评价研究
下一篇:盐定地区延长组主力油层长8、长9沉积微相研究